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传统国画的数码仿真复制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绚丽色彩
时间:
2009-7-3 10:34
标题:
传统国画的数码仿真复制研究
采用数码印刷技术进行艺术品高仿真复制,由于其工艺技术的先进性,再造了酷似原作的神奇效果,常使画家本人仅凭视觉无法辨别哪是亲作,哪是复制品。再加上数码印刷高仿真复制所选择的限量复制作品,一般都是名家平生的代表作或故宫千百年来秘藏深阁的绘画瑰宝等艺术品。这种对古典文化作品、艺术家的优秀作品的完美复制,在大众传播和宏扬文化方面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无论从艺术欣赏,还是从收藏保价升值的角度来看,保存收藏这些艺术品的复制品都是很有价值的。受到了艺术家、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极大关注。因此也深得寻常百姓的喜爱。
: D8 d+ O! s9 V
( ~3 j$ Z4 h. d- Z3 a& k! Y5 P2 c
" K/ |9 @% y) R0 X
* @* [: a2 j4 G8 j9 `2 i) L, S
国画的数码仿真复制与艺术修养
仿真复制与文化
1 E% R6 l. d# ? _" S- \
) y. i8 V, w2 O2 `$ H0 e
& J d8 m1 u4 D: a3 Z; m
数码印刷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是现代高科技印刷与艺术的完美结合,许多高仿真复制的极品同原作相比,在人们对视觉美感的获得中并没有多大区别,其对艺术审美效果和现代环境要求也没有区别,它带给人们与原作一样的美感、文化和感悟。艺术品仿真复制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已经从印刷技术扩展到整个视觉再现、文化艺术和传播领域。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是重要的文化产业。印刷术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作为一种单纯技术而存在,可演变成为一种文化、艺术再创造。这些年我国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水平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品频频在国际印制大奖赛上获奖。
# S4 {6 F0 P' [7 |
6 {0 A" B# p, z) K: @
/ M0 k& o( u7 T
数码印刷艺术品高仿真复制需要有一套完整的数字化工作流程,一套全新的色彩管理体系。这需要复制工作者不但要掌握数字高仿真艺术品复制的规律、精湛的技艺,还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有对作品的艺术风格、艺术流派和技法特点的剖析,有对作品内涵的了解,对艺术意境的解读。如:精与粗、雅与俗,冷与暖、主与次、质朴与简单、整体与局部、突出与陪衬等关系都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然后运用先进的数码印刷技术和经处理的承印物,达到绘画作品形、神、韵三方面与真迹一样的效果。
) R2 y( C) a: f6 ^3 b% l( K
2 W3 t& k4 \* k( {2 ?) @5 u3 t
) v; W1 G2 ]6 U5 X; }
如果从事高仿真复制的人员没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不知道如何去鉴赏艺术品,不能透彻理解画家“心”的抒发,不能了解画家的个性风格和笔墨技法特点,不能了解画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不能分析作品的主体分布,色调冷暖,是不可能复制出形神兼备的高仿真艺术品的。
作者:
绚丽色彩
时间:
2009-7-3 10:34
国画复制中存在的问题
) g; m" g) M, d* y/ T1 B1 H
" [: G" s# t/ U' N7 J! j9 u
由于社会的需求,数码印刷艺术品高仿真复制业发展很快,但也良莠不齐,既有极品,也有较差的复制品,差距很大,令人既振奋又担忧。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是一项非常严谨、精细的工作,要做到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否则既有损于艺术品的价值也是对画家心血的不尊重。
% n$ u, P/ F6 l' g; ^
8 C! s. N% w- ]
: p$ }: k5 s) X. ~
笔者认为这些差距除了有技术上、材料上的一些因素外,主要还在于复制人员缺乏艺术修养和审美眼光,缺乏对色彩的悟性。现以中国书画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品为例,谈谈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2 p# Z- W I2 X/ y& u
# ?0 {* z9 [3 U+ C% y6 e9 L; V
" H4 T) ?. [& ?/ f
(1)墨色混浊。国画重用墨,讲究焦、浓、重、淡、清墨色浓淡深浅的墨韵层次变化,要保持墨色纯净,做到“色不碍墨”、“色不掩笔”,切忌混浊和偏色。而在一些书画仿真复制品中,一是色墨衬得太多,导致墨色混浊;二是墨韵层次并级,清墨不是损失就是生硬,失去水墨自然渗化的韵味。焦、浓墨并级,焦墨不黑不焦,失去了焦、浓墨中墨韵情趣。
, W5 F. b9 U' H1 G- ]! L1 y
(2)线条出浮雕边。中国书画是利用宣纸的渗透效应,通过水调和墨色的浓淡深浅,表现水墨自然渗化的情趣。而在一些仿真复制品中,由于锐化强调过度,线条、物像轮廓边缘出现浮雕边,完全失去了书画笔精墨妙的自然趣味。
# \6 G, j& K U) V r: x* i+ T
(3)色相失真。国画用色雅致端庄,讲究“彩绘有泽”、“色彩相和”,即一是要神彩生动,二是要和谐统一。无论是浓墨重彩画,还是清新明快的画,都要做到朴素雅致,浓而不腻,淡而不薄,达到色与墨的自然结合,形成墨彩交融的效果。而在一些仿真复制品中,一是色彩处理得太过,局部色彩太鲜太跳,与整体画面色调不和谐;二是使国画颜料色失真,如植物性颜料花青、藤黄,矿物性颜料石青、石绿、赫石等色与原作差距较大,往往把石绿色复制成黄滕绿、把不透明沉着的赫石色复制成扎眼的茶色;三是一些古画色调复制得太薄太火,不沉稳,完全失去了古色古香的特色。
+ d- }) t& w6 {* ]1 x4 z6 h8 h
(4)款印脱节。国画的图章、题款是不可缺少的艺术元素,特别是古画,众多的印章随着年代不同,有深有浅,有明有暗,有阴文、有阳文,是非常有讲究的艺术。
. z4 T6 @$ E4 z
而在一些古画仿真复制品中,有的把印章校正得特别鲜,跳出画面很刺眼,有的校正不足,变成了黑棕色,有的甚至出现低级错误,把朱红印章做成品红色。
* }' u3 g3 u7 @1 T" o' S
题款讲究字迹的浓淡,起笔深,落笔淡,深浅有致。而有些仿真复制品的题款字迹,一是变粗,字迹边缘露色,不挺括;二是浓淡深浅层次并级;三是字迹墨色不纯净,色墨衬得太多。款印复制不当,影响了国画诗、书、画融于一体的艺术效果。
- Y. [+ X5 b# v G! W w+ i. ~+ t
(5)底色不匀。国画大都留有空白,即宣纸或绢的本色,是画家构图的重要部分,画家留有空白,给人以联想、情趣、意境。而有些古画仿真复制品中,宣纸或绢本色不均匀,不平服,有的局部很亮,有的很暗,导致画面色调不连贯统一。
3 l# T, j, C3 T w0 q. K- |0 J
. H S; u1 T7 J
& p6 Y5 D0 W6 Q) T- Q) T+ G
针对上述问题,急需提高复制人员的艺术修养和对国画的鉴赏能力这样才能把中国书画艺术品高仿真复制水平进一步提高。鉴赏艺术品的能力是可以培养的,经过训练,人的审美眼光是可以提高的。
作者:
绚丽色彩
时间:
2009-7-3 10:35
国画的欣赏
, j( @+ [# \# h6 L# S% y& F
" }# f- b1 n( @7 w
R& ^ Y* Q0 E2 C0 H5 F/ R
用水墨作画,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的东方瑰宝,它给人以赏心悦目,清新雅致的艺术享受。
: \9 \( @, z; D6 [: x
' y% ]+ L$ C; v3 O/ ~- s9 z
9 b$ Y! q- Y! F) {
1.中国画的特点
1 Q. g1 g+ L% y, i4 G% d; k
(1)用水墨表现,诗、书、画、印浑然一体。
! M: F- H+ U# e" `0 z+ T$ X7 W8 y
(2)用线条表现为主,不受时空限制,如可将四季的花卉在一个画面上怒放。
1 j* s+ F' X6 a0 U
(3)散点透视的布局可自由施展。
% B7 G6 i# r1 o# n. A- l4 Y" x
(4)利用宣纸渗透力的特有效果,表现明暗远近。
n: G! [% c+ M. p5 [ M
) A: L, ^4 _3 A
) e7 b9 B4 A: p/ f* q- v; M8 U
2.中国画的风格流派
7 F2 c3 c$ [7 q2 J, X' T, {. d* j% l9 D
(1)分类。从中国画的技法风格而论,分工笔和写意两大派。从题材可分山水、人物、花鸟、禽兽、鱼虾等。从格局可分中堂、条幅、匾额等。
2 ^' V2 k7 U" s2 f* C: |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需要情趣的转移,从工笔和写意中,又派生出工笔带写意、小写意、大写意、泼墨写意和泼彩写意等。
/ W" U7 a6 |# ^' s* S
(2)艺术特色。不同流派其所表现出来的艺术趣味也各不相同。工笔画趋于写实,逼真细腻,精致典雅,古朴优美。而写意画不打草稿,胸有成竹,一挥而就,它的艺术趣味是贵于传神,对物像贵在于似而不似之间,潇洒泼辣、粗犷、笔墨韵味浓重。
. L& m) F, l) b( z! N
(3)欣赏与品味。国画与书法是孪生姐妹,有道是书画同源。所以欣赏国画也可像欣赏书法那样从笔墨功底着眼:观其勾勒线条是否雄浑、流畅,水墨枯润相宜,层次分明。布局是否严谨,疏密有序,做到疏能走马,密不透风,不平板,有意境。颜色古艳,清超绝俗,造型贵在传神。
3 f% G& N: ^$ P1 p4 w% N+ Q
9 O" s6 z6 M. A3 A7 F9 M6 x
7 A! r& j2 ~3 f
国画是集诗、书、画、印于一体的,所以应从整体看画中所包涵的这些部分,是否与画面相呼应。一幅佳作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
4 J: ]3 e' M/ u: C) a8 _- H
工笔画中,像女画家王淑晖的仕女图,精致典雅,加上环境的渲染烘托,把人物的神志气质跃然纸上,不由得把您引入画中的境界,思绪缭绕,感慨万千。
0 k5 [3 u9 I+ Z5 I! Z" b
国画大师齐白石的没骨写意《虾子》,大师只是精湛地运用墨分五色的技法,利用宣纸渗透效应,把虾的透明感、动态表现得活灵活现、淋漓尽致,虽在白纸上却如同在清水中悠然自得,给人以无限遐思。
2 B& H1 ]6 c4 l; X
当您欣赏艺术大师徐悲鸿创作于1937年的《风雨呜呜》图时,会感受到大师以喻意性的绘画语言,寄托了画家期待民族觉醒,奋起救亡的深情和信念,抒发出自己坚持正义,热爱祖国的胸怀。
: I/ N, q4 A* {" i$ B7 g, f
当我们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时,会被这一“千年神品”而惊叹。它是一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风俗长卷,全幅画场面气势宏大,内容极为丰富,画家用高度概括和集中的手法,广阔而细致地描写了600多各色各样的人物、牲畜、房屋、桥梁、树木、船只、车辆等社会形象。
作者:
绚丽色彩
时间:
2009-7-3 10:36
进一步了解到张择端专工界画
# {& b+ E8 F0 ]
9 ~) _' |" @- J9 J5 s
! c ?' l8 ]* M# a$ b& i
尤其擅长画舟车、市街、桥梁,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画中描写的人物生动细致,艺术技巧高超。画家用笔的提、顿、轻、重、疾、除,墨的浓、淡、润、枯的技法,充分表现出画家笔墨技法的创新特点。
, f' \8 v Z7 I. v
4 \$ @2 x8 a! V: l! L) r: \
! s+ C# g7 F: c2 Z" ~3 d
在“科印杯”数码印刷作品大奖赛中就有1∶1比例再现的《清明上河图》高仿真复制品,再现真画,保持浑然一体的风彩和神韵,是有价值的高仿真复制珍品。
0 }& H/ ^2 l- M3 q. z6 _
/ b+ M2 {7 u' H, O
: k- v! ?5 M. T/ B8 D8 K6 {
根据鉴赏专家介绍,欣赏字画,有以下4个艺术层面。
# S; M6 @2 {- d! Q$ w
一是:看一幅字画,只觉得好看,漂亮。那么,这幅画仅仅属于“漂亮”这个档次。
m% T# V* e4 L2 j( U2 X9 q
二是:一幅画,除了漂亮之外,还能让你感到画家的笔墨自然、朴素率真时,这幅字画就进入了更高一个档次“质朴”。
, U, ]% b* n* P2 P: [& O
三是:再高于质朴的艺术境界是“古雅”,是“拙”。
% v" Z" l. {# q( |
四是:最终进入艺术自由王国的境界,则是“怪”。
8 l8 {. N8 C, V# J+ O5 ^
. k. K- L5 K! y3 Y1 [' `- L
3 |- z& ?7 l9 R
仿真复制工作者一旦有了鉴赏能力,有了一定的艺术修养,不仅可以从艺术作品中得到丰富的精神享受、提升自我,还可以运用到仿真复制的设计和操作中去,从而提升仿真复制品的艺术效率。
% C7 I1 X* ~! a( s
& Y1 J7 c+ R* v2 N. u
: @7 h: B8 g# L7 I' m5 |( s' p
综上所述,我们从事艺术品高仿真复制工作,要像艺术家那样进行创造性的艺术品复制,一是要充分掌握现代数码印刷色彩管理技术的规律和掌握涂布宣纸、绢纸的秉性及喷墨颜料墨水的特性,从而驾驭艺术微喷所表现书画艺术笔墨的干湿浓淡,彼此默契,如知音的和唱。二是要在实践中一点一滴培养艺术修养和欣赏能力,多听画家和鉴赏专家对所要仿真复制画的时代背景,主题内容,笔墨特点,色调风格及其内涵的讲解,做到事先对艺术品的透彻了解,既做到眼高,又做到手高,让我国艺术品高仿真复制的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作者:
绚丽色彩
时间:
2009-7-3 10:39
以前也看过不少坛友打印过清明上河图,看着效果挺不错!
$ Y' M7 w4 x8 X+ m, x9 B
把这篇文章转过来的目的是方便大家理论结合实际,从喷墨技术到纸张特性,从文学修养到艺术感知能力,希望各位大侠更上一层楼。哈哈
作者:
冰冰王
时间:
2009-7-3 11:11
关键是一般人到哪儿找电子版的国画文件?去故宫借吗?
作者:
qinshu123
时间:
2009-7-3 1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iooc
时间:
2009-7-3 13:43
关注下
作者:
ip400
时间:
2009-7-3 16:47
对呀,国画的电子版去那里弄呢
作者:
明雄数码
时间:
2009-7-10 22:17
标题:
国画现在都在深宫里面,根本出不来的
作者:
laowen
时间:
2009-7-16 22:02
电子版的在哪可以买吗,贵不贵啊?
作者:
hongtushuma
时间:
2009-8-2 16:50
我也要,包括古画的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newink.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