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魔幻的色彩空间
[打印本页]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06
标题:
魔幻的色彩空间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1 编辑
<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B><FONT size=2><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解读颜色</SPAN><SPAN lang=EN-US><?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
ffice
ffice" /><o:p></o:p></SPAN></FONT></B></P>
<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B><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 </SPAN><o:p></o:p></FONT></FONT></SPAN></B></P>
<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FONT size=2>说到颜色,不能不提到光。有光才有色,色彩感觉离不开光。而在光的传播这一过程中还同时包括了光的传播的载体——物体以及光传播的受体——观察者。这三者:光、物体和观察者是颜色产生的三个基本要素。</FONT></SPAN></P>
<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5pt"><FONT size=2><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一</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SPAN></B><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光</SPAN><SPAN lang=EN-US><o:p></o:p></SPAN></B></FONT></P>
<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pt"><FONT size=2><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当光照射到某一物质时,由于该物质的物理特性不同,便会从它的表面选择性的反射一定波长的光波,并作用到视网膜上,从而引起相应的颜色感觉。人们通过眼睛感觉到色彩,客观上是由于有光的存在和人们正常的视觉神经进行工作的结果。</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FONT></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5pt"><FONT size=2><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可见光</SPAN></B><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光在物理学上是一种电磁波。只有在</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3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微米到</SPAN><SPAN lang=EN-U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0.78</FONT></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微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能引起人们的色彩视觉感受。</SPAN></FONT></P>
</FONT>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1pt; mso-char-indent-count: 2.0; mso-char-indent-size: 10.55pt"><FONT size=2><B><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光的传播</SPAN></B><SPAN lang=EN-US><SPAN style="mso-spacerun: yes"><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宋体; mso-asci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mso-hansi-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光是以波动的形式进行直线传播的,具有波长和振幅两个因素,其中波长长短引起色相差别,振幅强弱引起明度差别。</SPAN></FONT></P>
<P class=MsoNormal style="MARGIN: 0cm 0cm 0pt; TEXT-INDENT: 21.1pt; mso-char-indent-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17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1 编辑
<P><B>颜色的构成及混合</B> </P>
<P>一.颜色的的类别</P>
<P><b>间色</b>:任意两个原色相混合所得的新色称"间色"。红+黄=橙,蓝+黄=绿,红+蓝=紫,等量相加产生的橙、绿、紫为标准三个原色混合的比例不同,间色也随之产生变化。</P>
<P><b>复色</b>:任意两间色相混合所得之色,称之为"复色"。橙+绿=黄灰,橙+紫=红灰,绿+紫=蓝灰,等量相加得出标准复色;两个间色混合比例不同可产生许多饱和度不同的复色。</P>
<P><b>同种色</b>:颜色产生不同明度变化,称同种色。如将翠绿色加白或加黑出现的许多深浅不同的绿色,这深浅不同的绿色为同种色。</P>
<P><b>同类色</b>:两种以上的颜色,其主要的色素倾向比较接近,如红色类的朱红、大红、玫瑰红,都主要包含红色色素,称同类色。其他如黄色类中的柠檬黄、中铬黄、土黄,蓝色类的普蓝、钴蓝、湖蓝、群青等,都属同类色关系。</P>
<P><b>类似色:</b>在色环上任意90角度以内的颜色,各色之间含有共同色素,故称"类似色"。</P>
<P><b>邻近色:</b>在色环上任一颜色同其毗邻之色称为"邻近色"。邻近色也是类似色关系,仅是所指范围缩小了一点。从同类色、类似色、邻近色的含义来看,都是含有共同色素。采用此类色彩配合给人以统一而调和的感觉。</P>
<P><b>对比色:</b>在色环上任一直径两端相对之色(含其邻近色)称对比色。</P>
<P><b>补色:</b>色环中任何两色混所得的新色与另一原色互为补色,也称余色。如绿与红、黄与紫、蓝与橙,皆属补色关系,绿的补色是红色,红的补色是绿色。</P>
<P><b>二.颜色的混合</b></P>
<P> 将两种或多种色彩互相进行混合,造成与原有色不同的新色彩称为色彩的混合。它们可归纳成加色法混合、减色法混合、空间混合等三种类型。 </P>
<P><b>(一).加色法混合(RGB)</b> </P>
<P> 加色法混合即色光混合,当不同的色光同时照射在一起时,能产生另外一种新的色光,并随着不同色混合量的增加,混色光的明度会逐渐提高将红(橙)、绿、蓝(紫)三种色光分别作适当比例的混合,可以得到其他不同的色光。反之,其他色光无法混出这三种色光来,故称为色光的三原色,它们相加后可得白光。 </P>
<P> 加色法混合效果是由人的视觉器官来完成的,因此它是一种视觉混合。加色法混合的结果是色相的改变、明度的提高、而饱和度不并不下降。加色法混合被广泛应用于舞台灯光照明及影视、电脑设计等领域。 </P>
<P><b>(二).减色法混合(CMYK)</b> </P>
<P> 减色混合是物质性色彩混合。减色混合分颜料的直接混合与透明色料的叠置混合两种。颜料混合的特色与加色混合相反,混合后的色彩在明度,饱和度上都有降低,混合的成分愈多,其明度愈低。</P>
<P> 1.颜料混合 颜料混合的三原色为红、黄、蓝。三原色混合后的橙、绿、紫色为减色混合的三间色。三原色或三间色混合后产生出灰黑色。</P>
<P> 2.叠色 当透明色相互重叠时,得出的新色,称为叠色。由于重叠而透光量减少,透明度会下降,得出新色的明度必然灰暗一些,叠出的新色相常偏于上面的色,而并非是两色的中间值。</P>
<P>人们平时在绘画、设计、染色、粉刷中的色彩调合,都属减色法应用。 </P>
<P><b>(三).空间混合</b> </P>
<P>亦称中性混合。将两种或多种颜色穿插、并置在一起,于一定的视觉空间之外,能在人眼中造成混合的效果。故称空间混合。其实颜色本身并没有真正混 合,它们不是发光体,而只是反射光的混合。因此,与减色法相比,增加了一定的光刺激值,其明度等于参加混合色光的明度平均值,既不减也不加。 </P>
<P>由于它实际比减色法混合明度显然要高,因此色彩效果显得丰富、响亮,有一种空间的颤动感,表现自然、物体的光感,更为闪耀。 </P>
<P> 空间混合的产生须具备必要的条件。 </P>
<P> 1.对比各方的色彩比较鲜艳,对比较强烈。 </P>
<P> 2.色彩的面积较小,形态为小色点、小色块、细色线等,并成密集状。</P>
<P> 3.色彩的位置关系为并置、穿插、交叉等。</P>
<P> 4.有相当的视觉空间距离。 </P>
≒≒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22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1 编辑
<P><b>颜色理论及表色系</b></P>
<P><b> 一.颜色理论</b></P>
<P>现代颜色理论主要有两大类,是从两种比较古老的理论发展而来的,一是扬—赫姆霍尔兹的三色学说,另一种是赫林的“对立”颜色学说。三色学说是从颜色混合的物理学规律出发,而“对立”学说是从视觉现象出发。近几年,由于科学的不断进步,有科学家通过总结两种学说,将两种学说结合在一起产生了阶段学说。</P>
<P><b>二.色立体</b> </P>
<P>为了便于理解颜色三特征的相互关系,依据颜色的色相、明度、饱和度变化关系,借助三维空间,用旋围直角坐标的方法,组成一个类似球体的立体模型。它的结构类似地球仪的形状,北极为白色,南极为黑色,连接南北两极贯穿中心的轴为明度标轴,北半球是明色系,南北半球是深色系。色相环的位置则赤道线上,球面一点到中心轴的重直线,表示饱和度系列标准,越近中心,饱和度越低,球中心为正灰。</P>
<P>孟赛尔颜色立体:孟赛尔所创立的颜色系统是用颜色立体模型表示颜色的一种方法。用一个三维空间类似球体的模型,将各种表面色的三种基本特性:色相、明度、饱和度全部表示出来。在立体模型的每一个部位各代表一特定的颜色,并给予一定的标号。以颜色的视觉特性来制定颜色分类和标定系统,目前国际上已广泛采用孟赛尔颜色系统作为分类和标定表面色的方法。用纸片(1.8*1.2cm)制成许多标准颜色样品,汇编成颜色图册。最新版本(1974年)的颜色图册包括两套样品,一样是有光泽的;一套是无光泽的。有光泽的样品版分为上下两册。共1450块颜色样品,附有一套由白到黑共37块中性色样品;无光泽样品包括1150块颜色样品,附有32块中性色样品。</P>
<P>除孟赛尔颜色立体外,还有德国奥斯瓦尔德颜色立体和日本CC500颜色立体等。</P>
<P><b>三.表色系</b></P>
<P>从上面对颜色的认识中,可以看出物体的颜色既取决于外界的物理刺激,又取决于人眼的视觉特性颜色的测量和标定应该符合人眼的观察结果。为了标定颜色,首先必须研究人眼的颜色视觉特性,然尔,不同观察者的颜色视觉特性多少是有差异的,这就要求根据许多观察者的颜色视觉实验来确定为匹配等能光源色所须的三原色数据,即“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以此代表人眼的平均颜色视觉特性,用于色度计算,标定颜色。</P>
<P>为此,国际照明委员会制订了 1931 CIE—RGB 系统,1931 CIE—XYZ系统,CIE 1964补充色度学系统,确定标准色度观察者光谱三刺激值。</P>
<P>(本节详细资料可参考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印刷色彩学》。)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2 13:34:25编辑过]
みみ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25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1 编辑
<P><b>色彩的对比</b></P>
<P>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放在一起,由于相互影响的作用显示出差别的现象,称为色彩对比。色彩对比的重点,是认识色彩对比的特殊性。色彩的千差万变形成了色彩的多种对比关系。 </P>
<P><b>一.明度对比</b> 因明度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明度对比。根据色彩明度色标的划分,色彩可分为低调色(零度至三度),中调色(四度至六度),高调色(七度至十度)。色彩之间的明度差别大小决定明度对比的强弱,三度差以内为弱对比又称短调对比。三度至五度差的对比称为中对比,又称中调对比。一至九度之间以外的对比称强对比,又称长调对比。柠檬黄明度高,蓝紫色的明度低,橙色和绿色属中明度,红色与蓝色属中低明度。</P>
<P>由于明度倾向与对比程度不同,给人们视觉作用和感情影响也各不相同。从装饰色彩应用角度来说,明度对比是决定图案色彩的光感、明快感、清晰感等多种感觉的关键。</P>
<P>明度对比程度的不同,对视觉的作用和感情影响各有特点:</P>
<P>高明度基调 给人联想到的是晴空、清晨、朝霞、昙花、溪流、女人用的化妆品等。这种明亮的色调给人的感觉是轻快、柔软、明朗、娇媚、纯洁。如应用不当会使人感觉疲劳、冷淡、柔弱、病态。</P>
<P>中明度基调 给人以朴素、稳静、老实、庄重、刻苦、平凡的感觉。如运用不好也可造成呆板、贫穷、无聊的感觉。</P>
<P>低明度基调 给人的感觉沉重、浑厚、强更刚毅、神秘。也可构成黑暗、阴险、哀伤等色调。</P>
<P>明度对比强时 给人的感觉光感强,体感强,形象的清晰程度高,锐利,明白。</P>
<P>明度对比弱时 给人的感觉光感弱,体感弱,不明朗,模糊,含混,平面感强,形象不易看清楚。</P>
<P>明度对比太强时 有生硬、空洞、简单化的感觉。 </P>
<P><b>二.色相的对比</b> 因色相的差别形成的色彩对比称色相对比。色相对比的强弱决定于色相在色环上的距离。色相对比一般可以分为四种程度的对比:同类色相对比、邻近色相对比、对比色相对比(130度)、互补色相对比(180度)。</P>
<P> 色相对比的效果可见于各种@种类中。色相对比在现代装饰图案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给我们带来鲜明的色彩感觉。</P>
<P>互补色相的色相感,比对比色相效果更强烈、更丰富、更完美、更有刺激性,是最强的色相对比。在色相对比中,当你心目中的主色相确定之后,其它色彩的运用必须清楚与主色相是什么关系,是要表现什么内容、感情,这样才能增强构成色调的计划性、明确性与目的性,使配色能力有所提高。</P>
<P>将相同的橙色,放在红色或黄色上,我们将会发现,在红色上的橙色会有偏黄的感觉,因为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成的,当他和红色并列时,相同的成份被调和而相异部份被增强,所以看起来比单独时偏黄,用其他色彩比较也会有这种现象,我们称为色名对比。除了色感偏移之外,对比的两色,有时会发生互相色渗的现象,而影响相隔界线的视觉效果,当对比的两色,具有相同的彩度和明度时,对比的效果越明显,两色越接近补色,对比效果越强烈。</P>
<P><b>三.饱和度对比</b> 因色彩饱和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饱和度对比。根据不同饱和度关系的色彩对比效果,可以将饱和度对比划分为强、中、弱三种饱和度阶段,定为十二个级别标准。饱和度弱对比在三级以内,饱和度的差别小,视觉效果和形象的清晰度也弱,统一计划中对比,是五级以内的色彩对比。饱和度中对比具有统一而又有变化的特点。饱和度强对比是十级左右的对比,对比效果十分强烈,色彩能显示也饱和、鲜明、生动的色彩特征。</P>
<P>一种颜色与另一种更鲜艳的颜色相比较时,会感觉不太鲜艳,但与不鲜艳的颜色相比时,则显得鲜艳,这种色彩的对比便称为饱和度对比。以高饱和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高饱和度基调,即鲜调。</P>
<P>以中饱和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中饱和度基调,即中调。</P>
<P>以低饱和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低饱和度基调,即灰调。</P>
<P>高饱和度基调 给人的感觉积极、强烈而冲动。有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残暴、恐怖、低俗、刺激等效果。</P>
<P>中饱和度基调 给人的感觉是中庸、文雅、可靠。如在画面中加入5%左右面积的点缀色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P>
<P>低饱和度基调 给人感觉为平淡、消极、无力、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随和的感觉。如应用不当时 会引起脏、土气、悲观、伤神等感觉。如加入适当的点缀色,可使画面产生理想的效果,饱和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饱和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灰弱对比,由于因饱和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单纯的饱和度对比很少出现,其主要表现为包括明度、色相对比在内的以饱和度为主的对比。</P>
<P><b>四.冷暖对比</b> 由于色彩感觉的冷暖差别而形成的色彩对比,称为冷暖对比。(红、橙、黄使人感觉温暖;蓝、蓝绿、蓝紫使人感觉寒冷;绿与紫介与其间,绿色与紫色称为中性色),另
オオ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38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1 编辑
<P><b>附一: 常用颜色冷暖度比较</b></P>
<P>橙为暖极度是最暖色</P>
<P>红、黄是暖色</P>
<P>红紫、黄绿是中性微冷色</P>
<P>紫、绿是中性微冷色</P>
<P>蓝紫、蓝绿是冷色</P>
<P>蓝为冷极是最冷色</P>
<P><b>附二:冷暖色物体效果</b></P>
<P>冷 暖</P>
<P>阴影 阳光</P>
<P>透明的 不透明的</P>
<P>镇静的 刺激的</P>
<P>稀薄的 稠密的</P>
<P>空气感 土感</P>
<P>远的 近的</P>
<P>重的 轻的</P>
<P>潮湿的 干燥的</P>
<P>理智的 感情的</P>
<P>圆滑的曲线形 方角的直线形</P>
<P>流动的 静止的</P>
<P>冷静 热烈的</P>
<P><b>四.色彩的面积与位置对比</b> </P>
<P>形态作为视觉色彩的载体,总有其一定的面积,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面积也是色彩不可缺少的特 性。@设计实践中经常会出现虽然色彩选择比较适合,但由于面积、位置控制不当而导致失误的情况 。 </P>
<P><b>(一).色彩对比与面积的关系</b> </P>
<P>1.只有相同面积的色彩才能比较出实际的差别,互相之间产生抗衡,对比效果相对强烈。 </P>
<P>2.对比双方的属性不变,一方增大面积,取得面积优势,而另一方缩小面积,将会削弱色彩的对比。</P>
<P>3.色彩属性不变,随着面积的增大,对视觉的刺激力量加强,反之则削弱。因此,色彩的大面积对比可造成眩目效果。如在环境@设计中,一般建筑外墙、室内墙壁等都选用高明度、低饱和度的色彩,以减低对比的强度,造成明快、舒适的效果。</P>
<P>4.大面积色稳定性较高,在对比中,对它色的错视影响大;相反,受它色的错视影响小。</P>
<P>5.相同性质与面积的色彩,与形的聚、散状态关系很大的是其稳定性,形状聚集程度高者受它色影响小,注目程度高,反之则相反。如户外广告及宣传画等,一般色彩都较集中,以达到引人注意的效果。 </P>
<P><b>(二).色彩对比与位置的关系</b> </P>
<P>1.对比双方的色彩距离越近,对比效果越虽,反之则越弱。 </P>
<P>2.双方互相呈接触、切入状态时,对比效果更强。 </P>
<P>3.一色包围另一色时,对比的效果最强。 </P>
<P>4.在作品中,一般是将重点色彩设置在视觉中心部位,最易引人注目。如井字形构图的4个交叉点。 </P>
<P><b>五.色彩的肌理对比</b> </P>
<P>色彩与物体的材料性质、形象表面纹理关系很为密切,影响色彩感觉的是其表层触觉质感及视觉 感受。 </P>
<P>1.对比双方的色彩,如采用不同肌理的材料,则对比效果更具情趣性。 </P>
<P>2.同类色或同种色相配,可选用异质的肌理材料变化来弥补单调感。如将同样的红玫瑰花印制在薄尼龙沙窗及粗厚的沙发织物上,它们所组成的装饰效果,既成系列配套,又具材质变化色彩魅力。 </P>
<P>3.绘画及色彩表现中,应用各种色料及绘具可产生出不同的肌理效果,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稀等各色颜料及蜡笔、麦当劳、钢笔、毛笔等各类画笔。 </P>
<P>4.同样的颜料采用不同的的手法创造出许多美妙的肌理效果,以强化色彩的趣味性、情调性美感。如拓、皴、化、防、拔、撒、涂、撒、涂、染、勾、喷、扎、淌、刷、括、点等上色手法。 </P>
<P><b>六.色彩的连续对比</b> </P>
<P>1.发生在同一时间、同一视域之内色彩对比称为色彩的同时对比。这种情况 下,色彩的比较、衬托、排斥与影响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如在黄色纸张上涂一小块灰色,这种感觉越强,出现所谓的补色错视。再如在黑纸上涂一灰色小方块,白纸上涂一同样面积及深浅的灰色小方块,同时对比的视觉感受是黑纸上的灰色更显明亮,形成所谓的明度错视。 </P>
<P>2.色彩对比发生在不同的时间、不同视域、但又保持了快捷的时间连续性,自然数为色彩的连续对比。 </P>
<P>人眼看了第一色再看第二色时,第二色会发生错视。第一色看的时候越长,影响越大。第二色的错视倾向于前得的补色。这种现象是视觉残像及视觉生理、心理自我平衡的本能所致。如医院中手术室环境及开刀医、护人员工作服都选用蓝绿色,显然是为了“中和”血液 红色,巧妙地利用色彩的连续对比,使医生注视了蓝绿色后,不但可减少、恢复视觉的疲劳,同时更易看清细小的血管、神经等,从而有利于保证手术进行的准确性和安全性。</P>
<<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42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2 编辑
<P><b>色彩推移</b> </P>
<P><b> 一.色彩推移的特点和种类</b> </P>
<P>色彩推移是将色彩按照一定规律有秩序地排列、组合的一种作品形式。种类有色相推移、明度推移、饱和度推移、互补推移、综合推移等。其特点是具有强烈的明亮感和闪光感,富有浓厚的现代感和装饰性,甚至还有幻觉空间感。 </P>
<P><b>1.色相推移</b> 将色彩按色相环的顺序,由冷到暖或由暖到冷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为了使画面丰富多彩、变化有序,色彩可选用色相环(似地球赤道),也可选用含白色或浅灰的色相环(似地球北半球的纬线),亦可选用含中灰、深灰、黑色的色相环(似地球南半 球的纬度)。 </P>
<P><b>2.明度推移</b> 将色彩按明度等差级系列的顺序,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一般都选用单色系列组合,也可选用两个色彩的明度系列,但也不宜择用太多,否则易乱易花,效果适得其反。 </P>
<P><b>3.饱和度推移</b> 将色彩按等差级数系列的顺序由鲜到灰或由灰到鲜进行排列组合的一种渐变形式。互补推移是处于色相环通过圆心180度两端位置上一对色相的饱和度组合推移形式。 </P>
<P><b>4.综合推移</b> 将色彩将色相、明度、饱和度推移进行综合排列、组合的渐变形式,由于色彩三要素的同时加入,其效果当然要比单项推移复杂、丰富得多。 </P>
<P><b>二.色彩推移的基本构图形式</b> </P>
<P>色彩推移是一种特殊的作品形式,其构图及形象组织亦有相应的特点和基本规律 。 </P>
<P><b>1.平行推移</b> 将色彩按平行的垂直线、水平线、斜线、曲线或不规则进行等间隔或不等间隔条纹状、有秩序地安排、**。 </P>
<P><b>2.放射推移</b> </P>
<P>(1)定点放射 又称日光放射、离心放射、画面应确定 一个或多个放射点,然后将色彩围绕入射点等角度或不等角度排列、组合。 </P>
<P>(2)同心放射 又称电波放射,画面有一个或多个放射中心,将色彩从放射中心作同心圆、同心方、同心三角、同心多边、同心不规则等形象,向外扩散**、安排。 </P>
<P>(3)综合放射 将定点放射和同心放射综合在一个画面中进行组织、**。 </P>
<P><b>3.综合推移</b> 将平行推移和放射推移的手法同时出现、安排在一个画面中,使作品的形态形成曲、直、宽、窄、粗、细等对比,构图复杂、多变、效果更为丰富、有趣。但为防止产生散、乱、花、杂的弊病,画面一般只应有一个中心或主体,或一主一次,切忌多中心和多主体。 </P>
<P><b>4.错位、透叠及变形</b> </P>
<P>(1)错位 有整体错位和局部错位两种情况 。整体错位是为了进行色相的冷暖对比、明度的明暗对比、饱和度的鲜灰对比,将底、图的色彩作整体的、相反的排列。例如底色冷到暖,则图色暖到冷,底色明到暗,则图色暗到明,底色鲜 到灰,图色灰到鲜。 </P>
<P>局部错位是**有规则块状色彩排列时采用的方法。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第二排用2、3、4、5号色,第三排用3、4、5、6号色等,每排错开一级或多级。有时,为了某种光感及立体感**需要,也可同时向左右两边错位,例如第一排用1、2、3、4号色,左右第二排同时都用2、3、4、5号色作对称式错位。 </P>
<P>(2)透叠 是一种当两个形体相重叠时,**成两者都能显现形体、轮廓的表现手法。色彩透叠可产和透明、轻快的效果,趣味性和现代感很强。当底形和面形重叠时,如果设色相差级数小,则两者小有紧贴感。当色彩级数差增大时,则两者的空间感也随之增大而有远离感。 </P>
<P>(3)变形 色彩推移的可变性及创造性开发余地很大,在掌握基本构图形式、凤色规律后进行种种变化,充分发挥个人的构思想象,将会产生无穷无尽的佳作。 </P>
<P>变化的形式很多,例如定点放射的放射线一般都**成直线,可作弧线变形**,成有单向转动感的风车状,也可作双向交叉**,则效果更复杂丰富等等。 </P>
ッッ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51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2 编辑
<P><b>综合对比及色调变化</b> </P>
<P><b> 一.综合对比</b> </P>
<P>多种色彩组合后,由于色相、明度、饱和度等不同差别,所产生的总体效果称为综合对比。这种多属性、多差别对比的效果,显然要比单项对比丰富、复杂得多。事实上,色彩单项对比的情况 很难成立,它们不过是色彩对比中一个侧面,因此,在创作和设计实践中都较少应用。设计师在进行多种色彩综合对比时要强调、突出色调的倾向,或以色相为主,或以明度为主,或以饱和度为主,使某一主面处于主要地位,强调对比的某一侧面。从色相角度可分为浅、、深等色调倾向。从明度角度可分浅、中、灰等色调倾向。从感情角度可分冷、暖、华丽、古朴、高雅、轻快等色调倾向。 </P>
<P><b>二.色调倾向的种类及**</b> </P>
<P>综上所述,色调倾向大致可归纳成鲜色调、灰色调、浅色调、深色调、中色调等。 </P>
<P><b>1.鲜色调</b>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尤其是中差(90度)以上的对比时,必须与无彩色的黑、白、灰及金、银等光泽色相配,在高饱和度、强对比的各色相之间起到间隔、缓冲、调节的作用,以达到既鲜艳又直辖市、既变化又统一的积极效果。感觉生动、华丽、兴奋、自由、积极、健康等。 </P>
<P><b>2.灰色调</b>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之中调入不同程度、不等数量的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向低饱和度方向发展,为了加强这种灰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特别是灰色组配作用。感觉高雅、大方、沉着、古朴、柔弱等。 </P>
<P><b>3.深色调</b>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先考虑多选用些低明度色相,如蓝、紫、蓝绿、蓝紫、红紫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黑色或深白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深色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黑色组配使用感觉老练、充实、古雅、朴实、强硬、稳重、男性化等。 </P>
<P><b>4.浅色调</b> 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时,首无考虑多选用些高明度色相,如黄、桔、桔黄、黄绿等,然后在各色相之中调入不等数量的白色或浅灰色,同时为了加强这种粉色调倾向,最好与无彩色中的白色组配使用。 </P>
<P><b>5.中色调</b> 是一种使用最普遍、数量最众多的配色倾向,在确定色相对比的角度、距离后,于各色相中都加入一定数量黑、白、灰色,使大面积的总体色彩呈现不太浅也不太深,不太鲜也不太灰的中间状态。感觉随和、朴实、大方、稳定等。 </P>
<P>在优化或变化整体色调时,最主要的是先确立基调色的面积统治优势。一幅多色组合的作品,大面积、多数量使用鲜色,热必成为鲜调,大面积、多数量使用灰色,势必成为灰调,其他色调依此类推。这种优势在整体的变化中能使色调产生明显的统一感,但是,如果只有基调色而没有感到单调、乏味。如果设置了小面积对比强烈的点缀色、强调色、醒目色,由于其不同色感和色质的作用,会使整个色彩气氛丰富。活跃起来。但是整体与对比是矛盾的统一体,如果对比、变化过多或面积过大,易破坏整体,失去统一效果而显得杂乱无章。反之,若面积太小则易被四周包围的色彩同化、融合而失去预期的作用。 </P>
<P><b>三.色调变化及类型</b> </P>
<P>变调即色调的转换,是@设计中色彩选择多方案考虑及同品种多花色系列设计的重要课题,变调的形式一般有定形变调、定色变调、定形定色变调等。 </P>
<P><b>1.定形变调</b> </P>
<P>实质为保持形态(图案、花形、款式等)不变的前提下,只变化色彩而达到改变色调倾向的目的,是纺织、服装、装潢、包装、装帧、环艺等多种实用美术中,经常采用的产品同品种、同花形、多色调的设计构思方法。 </P>
<P>定形变调主要有两种形式。 </P>
<P>(1)同明度、同饱和度、异色相变调 即根据原有设计色调,保持明度、饱和度不弯,只变化色相(原有色相对比距离不变)而改变色调的倾向。其色彩选择与组合的关键实质,在于要将原有整组色彩的结构保持不变,然后在色立体中围绕中心N轴,沿色相环作水平移动,基调色移到某一色相区,就形成某一色调。如移至红色相区组成红色调,移至蓝色相区且成蓝色调等。 </P>
<P>(2)异色相、异明度、异饱和度变调 根据原有色调将色相、明度、饱和度做全面改变,使其完全不同的色调类型。如鲜调…灰调(…表示左右箭头)、浅调…深调、中调…鲜调、中调…浅调、深调…中调、灰调…中调、灰调…浅调、浅调…鲜调、深调…灰调、鲜调…深调等。 </P>
<P><b>2.定色变调</b> </P>
<P>定色变调实质是保持色彩不变,变化图案、花形、款式等,即变化色彩的面积、形态、位置、肌理等因素,达到改变总体色调倾向之目的,是实用美术中产品、作品同色彩多方案多品种的系列设计构思方法 </P>
<P>色调转变的关键是要在于大面积基调色的变化,其次是将色彩作小面积点、线、面形态的交叉、穿插、并置组合,利用色彩的空间混合效应,少色产生多色的效果,鲜色产生含灰色的感觉 ,使色彩之间互相呼应、取代、置换、反转与交织,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使各色调既有变化又很统一,既有整体性又有独立性,从而增强系列配套之感。 </P>
<P><b>3.定形定色变调</b> </P>
<P>在各色调的花形与色彩都相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1:55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2 编辑
<P><b>强刺激调及形式美手法</b> </P>
<P><b> 一.色彩刺激调和</b> </P>
<P>色彩的美感能提供给人精神、心理方面的享受,人们都按照自己的偏好与习惯去选择乐于接受的色彩。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从狭义的色彩调和标准而言,是要求提供不带尖锐的刺激感的色彩组合群体,但这种含义仅提供视觉舒适的一方面。因为过分调和的色彩组配,效果会显得模糊、平板、乏味、单调,视觉可辩度差,多看容易使人产生厌烦、疲劳的不适应等。 </P>
<P>但是色相环上大角度色相对比的配色类型,对人眼的刺激强烈,过分眩目的效果,更易引起视觉疲劳,而产生极不舒服的不适应感,使人心理随着失去平衡而显得焦躁、紧张、不安,情绪无法稳定。 </P>
<P>因此,在很多场合中,为了改善由于色彩对比过于强烈而造成的不和谐局面,达到一种广义的色彩调和境界,即色调既鲜艳夺目、强烈对比、生机勃勃、而又不过于刺激、尖锐、眩目,这就必须运用强刺激调和的手法。 </P>
<P><b>1.面积法</b> 将色彩对比特点是色相对比强烈的双方面积反差拉大,使一方处于绝对优势的大面积状态,造成其稳定的主导地位,另一方则为小面积的从属性质。如中国古诗词里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等。 </P>
<P><b>2.阻隔法</b> 又称色彩间隔法、分离法等。 </P>
<P>(1)强对比阻隔 在组织鲜色调时,将色相对比强烈的各高饱和度色之间,嵌入金、银、黑、白、灰等分离色彩的线条或块面,以调节色彩的强度,使原配色有所缓冲,产生新的优良色彩效果。 </P>
<P>(2)弱对比阻隔 为了补救因色彩间色相、明度、饱和度各要素对比过于类似而产生的软弱、模糊感觉,也常采用此法。如浅灰绿、浅蓝灰、浅咖啡等较接近的色彩组合时,用深灰色线条作勾勒阻隔**,能求得多方形态清晰、明朗、有生气,而又不对比色调柔和、优雅、含蓄的色彩美感。 </P>
<P><b>3.统调法</b> 在多种色相对比强烈色彩进行组合的情况 下,为使其达到整体统一、和谐协调之目的,往往用加入某个共同要素而让统一色调去支配全体色彩的手法,称为色彩统调, 一般有三种类型。 </P>
<P>(1).色相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同时都含有某一共同的色相,以使配色取得既有对比又显调和的效果。如黄绿、橙、黄橙、黄等色彩组合,其中由黄色相统调。 </P>
<P>(2)明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白色或黟 以,以求得整体色调在明度方面的近似。如粉绿、血牙、粉红、浅雪青、天蓝、浅灰等色的组合,由白色统一成明快、优美的“粉彩”色调。 </P>
<P>(3)饱和度统调 在众多参加组合的所有色彩中,使其同时都含有灰色,以求得整体色调在饱和度方面的近似。如蓝灰、绿灰、灰红、紫灰、灰等色彩组合,由灰色统一成雅致、细腻、含蓄、耐看的灰色调。 </P>
<P><b>4.削弱法</b> </P>
<P>使原来色相对比强烈的多方,从明度及饱和度方面拉开距离,减少色彩同时对比下越看越显眼、生硬、火爆的弊端,起到减弱矛盾、冲突的作用,增强画面的成熟感和调和感。如红与绿的组合,因色相对比距离大,明度、饱和度反差小,感觉粗俗、烦燥、不安。但分别加入明度及饱和度因素后,情况会改观。如红+白=粉红、绿+黑=墨绿,它们组合后好比红花绿叶的牡丹,感觉变得自然生动美丽。 </P>
<P><b>5.综合法</b> </P>
<P>将两种以上方法综合使用。如黄与紫色组合时,用面积法使黄面小,紫 面大,同时使黄中调入白色,紫中混入灰色,则变成淡黄与紫灰的组合,感觉既有力又调和,这就是同时运用了面积法和削弱法的结果。 </P>
<P><b>二.色彩形式美手法</b> </P>
<P><b>1.色彩平衡</b> </P>
<P>(1)色彩对称 对称是一种形态美学构形式,有左右对称,放射对称,回旋对称等。在中心对称轴左右两边所有的色彩形态对应点都处于相等距离的形式,称为色彩的左右对称,其色彩且合形象如通过镜子反映出来的效果一样如对称点为中心,两边所有的色彩对应点都等距,按照一定的角度将原形置于点的周围配置排列的形式,称为色彩的放射对称。回转角作180度**时,两翼成螺旋浆似形态称为色彩的回旋对称。 </P>
<P>对称是一种绝对的平衡。色彩的对称给人以庄重、大方、稳重、严肃、安定、平静等感觉,但也易产生平淡、呆板、单调、缺少活力等不良印象。</P>
<P>(2)色彩均衡 均衡是形式美的另一构成形式。虽非对称状态,但由于力学上支点左右显示异形同量、等量不等形的状态及色彩的强弱、轻重等性质差异关系,表现出相对稳定的视觉生理、心理感受。这种形式既有活泼、丰富、多变、自由、生动、有趣等特点,又有良好的平衡状态,因此,最能适应大多数人的审美要求,是选择配色的常用手法与方案。色彩的平衡还有上下平衡及前后均衡等,都要注意从一定的空间、立场、出发作好适当的布局调整。 </P>
<P>(3)色彩不均衡 色彩布局没有取得均衡的构成形式,称为色彩的不均衡。在对称轴左右或不下显示色彩的强弱、轻重、大小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表现出视觉心理及心理的不稳定性。由于它有奇特 、新潮、极富运动感、趣味性足等特点,在一定的环境及方案中可大胆加以应用而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称为“不对称美”
★★
作者:
风里密码
时间:
2005-7-22 22:01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2 编辑
<P><b>色彩感情</b> </P>
<P> 认识色彩除了客观方面还有主观的方面,即有关色彩的视觉心理基础理论知识。 </P>
<P><b>一.色彩视觉心理</b> </P>
<P>不同波长色彩的光信息作用于人的视觉器管,通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后,经过思维,与以往的记忆及经验产生联想,从而形成一系列的色彩心理反应。</P>
<P>1.共同感受色觉心理 </P>
<P>(1)色彩的冷、暖感 色彩本身并无冷暖的温度差别,是视觉 色彩引起人们对冷暖感觉的心理联想。 </P>
<P>暖色:人们见到红、红橙、橙、黄橙、红紫等色后,马上联想到太阳、火焰、热血等物像,产生温暖、热烈、危险等感觉。 </P>
<P>冷色:见到蓝、蓝紫、蓝绿等色后,则很易联想到太空、冰雪、海洋等物像,产生寒冷、理智、平静等感觉。 </P>
<P>色彩的冷暖感觉,不仅表现在固定的色相上,而且在比较中还会显示其相对的倾向性。如同样表现天空的霞光,用玫红画早霞那种清新而偏冷的色彩,感觉很恰当,而描绘晚霞则需要暖感强的大红了。但如与橙色对比,前面两色又都加强了寒感倾向。(这个示意图在最后贴。) </P>
<P>人们往往用不同的词汇表述色彩的冷暖感觉,暖色——阳光、不透明、刺激的、稠密、深的、近的、重的男性的、强性的、干的、感情的、方角的、直线型、扩大、稳定、热烈、活泼、开放等。冷色——阴影、透明、镇静的、稀薄的、淡的、远的、轻的、女性的、微弱的、湿的、理智的、圆滑、曲线型、缩小、流动、冷静、文雅、保守等。 </P>
<P>中性色:绿色和紫色是中性色。黄绿、蓝、蓝绿等色,使人联想到草、树等植物,产生青春、生命、和平等感觉。紫、蓝紫等色使人联想到花卉、水晶等稀贵物品,故易产生高贵、神秘感感觉。至于黄色,一般被认为是暖色,因为它使人联想起阳光、光明等,但也有人视它为中性色,当然,同属黄色相,柠檬黄显然偏冷,而中黄则感觉偏暖。 </P>
<P>(2)色彩的轻、重感 这主要与色彩的明度有关。明度高的色彩使人联想到蓝天、白云、彩霞及许多花卉还有棉花,羊毛等。产生轻柔、飘浮、上升、敏捷、灵活等感觉。明度低的色彩易使人联想钢铁,大理石等物品,产生沉重、稳定、降落等感觉。 </P>
<P>(3)色彩的软、硬感 其感觉主要也来自色彩的明度,但与饱和度亦有一定的关系。明度越高感觉越软,明度越低则感觉越硬,但白色反而软感略改。明度高、纯底低的色彩有软感,中饱和度的色也呈柔感,因为它们易使人联想起骆驼、狐狸、猫、狗等好多动物的皮毛,还有毛呢,绒织物等。高饱和度和低饱和度的色彩都呈硬感,如它们明度又低则硬感更明显。色相与色彩的软、硬感几乎无关。 </P>
<P>(4)色彩的前、后感 由各种不同波长的色彩在人眼视网膜上的成像有前后,红、橙等光波长的色在后面成像,感觉比较迫近,蓝、紫等光波短的色则在外侧成像,在同样距离内感觉就比较后退。 </P>
<P>实际上这是视错觉的一种现象,一般暖色、纯色、高明度色、强烈对比色、大面积色、集中色等有前进感觉,相反,冷色、浊色、低明度色、弱对比色、小面积色、分散色等有后退感觉。 </P>
<P>(5)色彩的大、小感 由于色彩有前后的感觉,因而暖色、高明度色等有扩大、膨胀感,冷色、低明度色等有显小、收缩感。 </P>
<P>(6)色彩的华丽、质朴感 色彩的三要素对华丽及质朴感都有影响,其中饱和度关系最大。明度高、饱和度高的色彩,丰富、强对比 色彩感觉华丽、辉煌。明度低、饱和度低的色彩,单纯、弱对比的色彩感觉质朴、古雅。但无化何种色彩,如果带上光泽,都能获得华丽的效果。 </P>
<P>(7)色彩的活泼、庄重感 暖色、高饱和度色、丰富多彩色、强对比色感觉跳跃、活泼有朝气,冷色、低饱和度色、低明度色感觉庄重、严肃。 </P>
<P>(8)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感 其影响最明显的是色相,红、橙、黄等鲜艳而明亮 的色彩给人以兴奋感,蓝、蓝绿、蓝紫等色使人感到沉着、平静。绿和紫为中性色,没有这种感觉。饱和度的关系也很大,高饱和度色兴奋感,低饱和度色沉静感。最后是明度,暖以系中高明度、高饱和度的色彩呈兴奋感,低明度、低饱和度的色彩呈沉静感。 </P>
<P><b>2.色彩的心理联想</b> </P>
<P>色彩的联想带有情绪性的表现。受到观察者年龄、性别、性格、文化、教养、职业、民族、宗教、生活环境、时代背景、生活经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色彩的联想有具象和抽象两种: </P>
<P>(1)具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自然界、生活中某些相关的事物。(2)抽象联想 人们看到某种色彩后,会联想到理智、高贵等某些抽象概念。 </P>
<P>一般来说,儿童多具有具像 联想,成年人较多抽象联想。 </P>
<P><b>二.色彩性格</b> </P>
<P>各种色彩都其独特的性格,简称色性。它们与人类的色彩生理、心理体验相联系,从而使客观存在的色彩仿佛有了复杂的性格。 </P>
<P><b>1.红色</b> 红色的波长最长,穿透力强,感知度高。它易使人联想起太阳、火焰、热血、花卉等,感觉温暖、兴奋、活泼、热情、积极、希望、忠诚、健康、充实、饱满、幸福等向上的倾向,但有时也被认为是幼稚 、原始、暴力、危险、卑俗的象征。红色历来是我国传统的喜庆色彩。 </P>
<P>
ずず
作者:
yofarush
时间:
2005-7-22 22:10
本帖最后由 佣书自雄 于 2016-4-10 20:32 编辑
强!
┩┩
作者:
湖面无舟
时间:
2005-7-22 22:49
偶顶
作者:
davidww
时间:
2005-8-5 01:12
<
>好,,今天要多看看</P>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newink.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