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标题:
《财经》:3D打印挑战中国!!!
[打印本页]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34
标题:
《财经》:3D打印挑战中国!!!
3D 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称,其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材料科
学的结合。与传统上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的减材制造方法正相反,3D 打
印的过程好比用砖头砌墙,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
虽然对第三次工业革命何时到来,国内各界仍普遍持谨慎态度。然而,
3D 打印、人工智能、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成
熟和产业化,都透露出新一轮工业革命并非空穴来风。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37
传统制造业的国际分工格局,正逐渐被新技术带来的分散化生产以及消
费者多元化的需求打破。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那些走向产业空
心化的国家深刻认识到制造业对于国民经济的重要性,遂寄望于新技术
将制造业拉回。
如果未来在以3D 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上失去话语权,中国制
造业将遭遇残酷的打击:传统的制造手段和生产模式将被取代;人力成
本低廉等比较优势必然丧失;中国企业踯躅于产业链低端的现实将进一
步恶化。
而中国是否能抓住这一轮技术创新的机遇,很大程度上是在逼问中国是
否有能力改革现有的创新体系。
颜永年决心最后一搏
。
74岁的他,在2012年创立了昆山永年先进制造技
术有限公司,并出任董事长,为此,他把家从北京搬到了昆山阳澄湖边。
相比创办企业,颜永年在学术上的成就已有定论,正是他在清华大学任
教时把3D 打印的概念和早期技术引入国内。在颜永年看来,制造科学
如果脱离了产业化,含金量就大打折扣,因此退休五年后,他仍打算实
现在校任教时未能完成的心愿——办一家完全市场化的公司,将研究成
果产业化,3D 打印就是那项昭示未来的研究成果。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38
3D 打印,是增材制造的俗称,其核心是数字化、智能化制造与材料科
学的结合。与传统上对原材料进行切削的减材制造方法正相反,3D 打
印的过程好比用砖头砌墙,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
以3D 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制造技术,被《经济学人》杂志认为是引发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关键因素,“其将改写制造业的生产方式,进而改变
产业链的运作模式”。
首先,数字化制造技术将大大减少直接从事生产的操作工人,劳动力所
占生产成本比例随之下降。此外,数字化制造的个性化、快捷性和低成
本能够更快地适应本地市场需求的变化,包括满足小批量产品的生产需
求。这些都促使发达国家鼓励厂商把部分制造业迁回本国,对中国这样
的传统制造业大国无疑敲响了警钟。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40
不过,中国在3D 打印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尝试并不算晚。富庶而开放的
江浙一带已有不少企业在运用这项技术,仅昆山一地,就有20余家企业
利用3D 打印为周边发达的产业集群提供设计打样服务。
而距昆山1.4万多公里的美国纽约,有着3D 云打印之称的Shapeways 正
忙着搬家,将其运营重心从荷兰移至纽约。Shapeways 在皇后区占地2.5
万平方米的工厂取名为“未来工厂”,这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3D 打印工
厂。2012年10月18日,在工厂开业仪式上,纽约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Michael Bloomberg)手中那把剪彩的剪刀,就是3D 打印制造。隔河
相望的曼哈顿区,聚集了众多年轻的3D 打印企业。中国科学院自动化
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观察,即使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这些企业仍保持
快速发展。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41
自从工厂出现以来,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未如此接近过。3D 打
印给消费者带来了在大规模生产和个性化制造之间进行选择的自由。如
果你想要一个与自己相貌一样的玩偶,用3D 打印机制作,成本可能只
要100元;如果委托工厂,也许要花1万元。
业内人士将2012年的3D 打印机视为像1977年个人计算机和1990年网页
浏览器一样,是一个崭新的市场从萌芽期进入成长期的转折点。虽然3D
打印技术目前尚未颠覆传统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的规模效应依然占
据优势,但前者正慢慢抢走市场份额。
###已经嗅出了危机的味道。2012年12月14日,###副部长苏波在
增材制造技术国际论坛上透露,中国将提速3D 打印技术的研发和产业
化。这一信息标志着3D 打印正式纳入了中国工业主管部门的视野。
革新的号角
美国3D 打印设备巨头3D Systems(DDD.NYSE)的创始人,查尔斯·胡
尔(Charles W. Hull)比颜永年小1岁,他至今仍管理着公司,担任执行
副主席一职,还是公司的首席技术官。
1982年,在一家紫外线设备生产企业任职的胡尔,尝试把光学技术应用
于快速成型领域。他将一种液态光敏树脂倒入大容器中,在容器里放置
一个升降平台,容器上方的紫外激光器根据计算机指令照射液面,所到
之处,材料会发生光聚合反应,迅速从液态转变为固态,当一层打印完
成后,未被照射的地方仍保持液态,此时在液面以下0.05毫米-0.15毫米
的升降平台会下降一层,激光器开始打印第二层。这个过程不断重复,
直到整个物件制造完毕(参见图1)。这项立体光刻(SLA)技术就是最
早的3D 打印。
这种快速制造的理念还衍生出多种不同的技术类型,除了SLA,常见的
有熔融沉积造型(FDM)、选择性激光烧结(SLS)、三维打印(3DP)
等,其基本工作原理都是逐层增加材料,最终形成物件,因此,这些技
术都被通俗地称作3D 打印。
许多种“耗材”都可使用3D 打印:沙子、人造橡胶、塑料、金属,甚至
生物材料;3D 打印的应用范围已经渗入生物医疗、航空、汽车、工业
设计等多个行业,且仍在不断拓宽。“就连美国海军都购买了90台机器
用于航空领域的研发。”雷切特勒说。
中国研发曲折
颜永年的遗憾是,1988年错过了芝加哥的一次工业展览会,没能亲睹胡
尔推出的世界第一台的商用3D 打印设备SLA250。同事带回来一张
SLA250宣传页,已令他唏嘘不已。
与材料成型打了半辈子交道的颜永年,发现固有的知识被彻底颠覆,当
时在美国做访问学者的他,迫切想一睹这台机器的真容,无奈展览已经
结束。
回国后,颜永年对3D 打印念念不忘,相信这是未来制造业的重要趋势。
他安排学生开始做分层软件的研究——进行3D 打印时,必须先用分层
软件将物件的数字三维模型进行均等切分,然后分层输出,分层打印。
与此同时,颜永年发出很多封电子邮件,终于在1991年将美国德雷克赛
尔大学教授杰克·卡布雷(Jack keverian)邀请到清华大学讲学,随后又
到西安交通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传播“快速制造”的理念和
技术。
中国3D 打印研究的序幕由此拉开,像许多科研领域一样,大学和科研
院所比企业对技术创新的潮流更为敏感,因而最先启动:清华大学、西
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与北京隆源自动成型系统有限公司,以技术
引进为主,迅速形成了国内“三校一企”的3D 打印研究阵营。
这一格局也映射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普遍现象:原发性的创新缺失,仍
处于以跟踪模仿和消化吸收引进技术为主的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一台3D 打印设备价格100多万元,在清华任教的颜永
年拿不出这笔钱。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42
在国内,启动像3D 打印这样从零开始的技术研究难度很大,研究者必
须给出充分的预期成果和应用前景论证,更重要的是,要具备一定的前
期研究基础,否则,科技主管部门一般不会为之立项并给予相应经费。
由于项目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当时颜永年也没有说服学校领导,将3D
打印作为一个重点项目来支持。而国内企业大部分还在忙于追赶传统制
造业工艺和技术,亦难以顾及如此前沿的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课题组只好自己组建实验室。1992年,颜永年发动课题
组,截流了原本可作奖金发放的经费,耗尽以前“科研收益的积蓄”,兴
建了一座简易的3D 打印实验室。
幸运的是,一家代理3D Systems 产品的香港公司正期望获得核心控制软
件的经验,双方各取所需,成立了中国第一家快速成型设备公司——北
京殷华激光快速成型与模具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北京殷华)。清华提供
作者:
Play-3D
时间:
2014-3-25 16:43
智力支持,香港公司提供一台SLA250设备。与胡尔的机器失之交臂三
年后,颜永年见到了真东西。
在取得初步研究成果后,课题组终于陆续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
家“863”计划、国家攻关计划项目的经费支持。
然而,彼时这一产业在国外正经历低潮期,全球总产值在10亿美元水平
徘徊多年。经过一段时间后,部委机构的热情渐冷,投入3D 打印领域
的研究经费大减,中国3D 打印基础研究放缓。2003年左右,颜永年也
将研究重点转向了国家当时大力推动的重型压机领域,仅留下小部分研
究力量继续开发3D 打印技术。
经费的减少,亦让华中科技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的3D 打印科研团队感
到了寒意,好在其分别成立了校办企业,经营收入反哺科研,研究得以
延续。
九年之后,3D 打印悄然成为2012年全球最热门的科技名词。
作者:
采菊东篱下
时间:
2014-3-25 16:50
可以肯定的是,3D打印技术对未来产业发展的影响难以估量。
作者:
小七七
时间:
2014-3-26 13:14
楼主,我支持你
欢迎光临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http://newink.inknet.cn/bbs/)
Powered by Discuz! X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