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机械行业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发展前景及趋势,详细地分析了机床、船舶、工程机械行业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机遇和特点,重点提出机床和船舶工业在来年可能出现的加速增长。
投资要点:
机床工业下游造船、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等行业持续繁荣,从产能挖掘阶段进入产能扩张阶段,机床工业很可能迎来一个加速发展阶段;机床行业受下游多个子行业轮流推动,因此增长趋势更为稳健;大型、重型机床工业的发展要远快于普通中小型机床工业。
船舶工业是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受益者,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基于中国的成本优势,全球造船业向中国转移的趋势明显。目前中国船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量与年产量比例约为8.08,大部分船厂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2011年,船舶工业有着较为明确的增长前景。
08年我国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力度将可能加强,部分工程机械可能会受到影响。但财政政策延续了稳健的方针,基础设施的投资与建设将维持较高强度,相关工程机械所受影响较小。
铁路、公路、水电等公共设施新项目陆续开工,投资大、工期长,工程机械中主要应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起重机等设备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风险提示:
宏观调控的增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可能会对工程机械和机床带来不利影响。美国经济出现放缓迹象,全球航运及船舶工业可能周期性的因素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1.装备制造业梯次发展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装备制造业应用领域广泛,种类繁多,各类机械的技术含量、工业水平、行业壁垒差别很大。因此我国各类装备制造子行业的行业地位,发展阶段也差别很大。我国造船工业在全球已经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船舶大量出口,产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三,07年新接订单和手持订单数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工程机械行业由于技术含量较高,最近几年才取得很快进步,在整体层面上基本完成进口替代,06年首次实现贸易顺差;机床工业由于技术含量和工艺要求极高,行业壁垒很高,无论在国内还是全球范围内,行业格局变化都比较缓慢,目前我国机床工业仍然处于依赖国内需求增长的阶段,在整体层面上尚未完成进口替代。
当前三大机械子行业工程机械、船舶、机床行业都正在经历高速发展过程,各子行业发展具备不同的推动力。机床行业的下游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正从产能挖掘阶段进入产能扩张阶段,将推动机床行业加速发展;船舶工业订单饱满,大部分企业的生产任务已经排到2011年,具有较为明确的增长前景;工程机械行业受惠于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强度,相关工程机械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将会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2.宏观调控力度加大,固定资产增速有望回落
2.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2007年,宏观经济已经出现偏快迹象,主要贡献力量是投资与外需过快增长,而受通胀因素影响,消费需求贡献率明显下降。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估算,今年前三季度消费、投资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0%、41.6%与21.4%。与2006年相比,消费贡献率出现下降,降幅为1.8个百分点;而投资与外需贡献率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投资提高0.2个百分点,外需提高1.6个百分点。
07年前10个月,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6.9%,大幅高于去年底24.5%的增速。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1.4%,延续了上半年以来持续上升的态势;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增速继续大幅上升到26.5%。
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在今年继续高位运行主要是受到房地产投资增速不断走高和新开工项目投资恢复性大幅攀升的影响。而推动因素是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的大幅增长和低利率下企业投资需求旺盛。
金融机构贷款呈现长期化趋势。1-10月份,新增贷款3.5万亿元,而中长期贷款占比达到64%。前三季度,中长期贷款投向基础设施行业、房地产业与制造业的比重超过54%。因此,金融机构贷款的长期化现象必然会推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运行。
07年中央的宏观调控力度前所未有,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4.5%,创了历史最高纪录,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出的信号也显示中央将会加强对货币信贷的调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会出现回落,预计全年增长25%。
2.2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
0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08年将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和稳健的财政政策。与0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07年会议中货币政策的最大不同是由“稳健”到“从紧”。其中最重要的是关于货币信贷的调控。从“合理控制信贷投放和优化信贷结构”到“严格控制货币信贷总量和投放节奏”。
因此,我们不难判断:央行将会加强对货币信贷的调控,贷款增速由15%下调为13%是完全有可能的,行业投资将会受到重大影响。其中,“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及“房地产行业”的信贷控制将会从严。主要原因是:今年的宏观调控未能有效抑制此类行业的过快增长。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实际偏松的问题,从出台时机和力度来看,提高利率的时机有些偏晚,并且调整力度偏小,调整幅度跟不上价格上涨幅度的变化,不足以及时扭转实际利率为负的局面。
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与稳健的财政政策配合,尚属于历史首次。
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在2004年首次执行,至今已有4年。提出2008年中性的不紧不松的财政政策,与从紧的货币政策搭配,也是目前经济形势的需要。
这就是,目前没有出现严重的高增长、高通胀的现象。而过去的高增长、高通胀时期,中央采取的是财政、货币政策全面从紧的紧缩政策。反之,面对经济增长偏冷、通货紧缩严重的时刻,则是财政、货币政策从松的刺激政策。
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到“从紧”预示着国家将在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的控制。这包括,稳步加息,严格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采取央票、国债等对冲工具加大对冲力度等。
07年有大量的银行新增贷款流向了房地产领域,造成了房地产投资过热及银行信贷头寸风险上升,成为央行及银监会四季度加强商业银行“信贷调控”的原因之一。受更为严厉的信贷调控影响,商业银行贷款增速有望在08年出现回落,尤其是房地产贷款增速可能出现明显回落。
稳健的财政政策预示着国家在环保、教育、医疗、三农等方面的投资将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方面的投资还将保持平稳并且有所增长。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还将获得保障,从哈大高铁和京沪高铁的陆续开工,我们看到重大基础建设的投资力度依然很强,没有减弱迹象,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
3工程机械行业继续增长,增速放缓
3.1与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
工程机械是装备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国务院关于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提供技术装备的基础性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举措。
工程机械行业是一个周期性较强的行业,与宏观经济和固定资产投资关联度比较高,但是随着我国工程机械企业实力增强,出口增长迅速,出口销售收入的上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国内固定资产投资所带来的周期性影响,使工程机械行业的发展更加稳定。
我国宏观经济在经历了连续几年的高速繁荣之后,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已经出现了动摇,07年1-10月CPI已经达到4.3,我国经济发展在07年下半年出现偏快局面已经成为中央和经济学界的共识,08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已经成为防止经济从偏快转向过热。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在我国经济中比重居高不下,因此遏制固定资产投资将是调控的重点,而消费仍然不是调控的方向。我们预计08年固定资产投资将继续维持较高增长速度,但增速有所下降,相应地工程机械行业的增长已将比07年有所下降,我们预计08年工程机械行业的销售收入约为22%左右,比07年的30%下降8个百分点左右。
3.2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依然强劲
“十一五”期间,国家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08年是“十一五”的第三年,由于基础建设投资的投资大,周期长,06、07年所投入的大型基建项目,特别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仍将继续进行,基本不受宏观调控影响,而且新的国家大中型重点建设项目的审批和开工似乎并没有减弱的迹象。
06年初,国家公布了《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央ZF投资支持的五个重点领域中“交通基础设施重点工程”、“新农村建设重点工程”,对工程机械行业来说,将带来非常积极重要的影响。
铁路方面,“十一五”国家铁路建设总投资将达12500亿元,是“十五”建设投资规模的近4倍,期间计划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线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气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0000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基本实现技术装备现代化。建设北京至上海、北京至广州至深圳、哈尔滨至大连、郑州至西安、上海至宁波至深圳、南京至武汉至成都等客运专线,北京至天津、上海至南京、上海至杭州、南京至杭州、广州至珠海等城际轨道交通。
公路方面,计划到201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争取达到23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6.5万公里、二级以上公路45万公里、县乡公路180万公里。具备通达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公路,95%的乡镇、8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沿海港口深水泊位1752个,年总通过能力达到46亿吨。建设北京至上海、北京至福州、北京至香港(澳门)、北京至昆明、北京至哈尔滨、沈阳至海口、包头至茂名等高速公路。
哈大高铁07年8月已经正式开工,投资980亿元,建设期5年半;京沪高速铁路已经获批,08年将正式开工建设,总投资1300亿,总工期5年。
这些大型交通设施普遍的特点是建设投资大,周期长。一条大型客运专线建设期长达4年,将极大地拉动大吨位压实机械、挖掘机械、摊铺机械、桩工机械,大型混凝土机械等设备的大量需求,而且持续时间较长。
连续多年的宏观经济高位运行,我国电力需求量持续上升,水电建设脚步快速而持续,中国正着手在长江上游(即金沙江下游)建造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4座大型水电站,这些大型水电工程建设投资规模都在200亿左右,建设工期一般长达3年以上,将有力地拉动土石方机械和混凝土机械的发展。
3.3出口继续增长,形成长期的发展动力
近年来,我国工程机械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逐步完成了进口替代,这首先得益于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大量基础设施和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以及ZF的支持。国内对工程机械强势拉动,使得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能够获得发展的时间、空间和资金,在发展中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水平,同时也归功于我国企业创新和追求精神,能够在发展同时,逐步提高我国企业的技术实力和质量水平。近几年我们工程机械业在大规模进行进口替代的同时,也在世界工程机械市场上崭露头角,出口增长很快,已经成为拉动全行业快速增长的火车头。
2006年,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高速发展的一年,进出口首次实现10.81亿美元的顺差。全行业主营业务收入1620亿元,比2005年的1262亿元增长28.4%;出口50.12亿美元,比2005年的29.4亿美元增长70.5%;进口39.31亿美元,比2005年的30.64亿美元增长22%。
2007年1-9月,工程机械行业大型关键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1%,主要产品销量增长28.7%,9月底大部分工程机械已超过2006年全年的销售收入,产品销量接近06年全年水平。9月底累计进口36.4亿美元,达到06年全年39.31亿美元的92.5%,累计出口61.59亿美元,同比增长71.6%,达到2006年全年50.12亿美元的22.9%,实现顺差25.2亿美元,预计全年实现顺差30亿美元。
我国仍将执行扶持工程机械的行业政策。近年来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攀升,国家把抑制贸易顺差过快增长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已经大规模调低了有色金属、钢铁、化工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甚至加征出口关税。但对于工程机械行业,财政部、商务部,财政部考虑到工程机械在多年逆差后,直到2006年才实现顺差,出口总量仍很小,而且多数属自主知识产权产品,仍然没有大规模地减免出口退税。
我们认为我国的工程机械已经具备了相当的产品竞争力,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还会有稳定提高,未来的出口还将有进一步增长。工程机械的出口业务将形成对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产品销售的重要补充,部分地规避国内工程机械行业的周期性风险;但目前出口收入占工程机械企业的收入的比例基数还相对较低,对工程机械企业总收入的影响还相对有限,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在08年经营形势主要还是决定于国内市场。
3.4工程机械业国际格局
全球工程机械市场在全球经济占重要地位,北美、西欧、中国和日本四大市场仍占据着70%左右的市场份额。但是,一批新兴的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很快,如俄罗斯、印度、中东等,尤其是俄罗斯和印度两个大国,经济增长较快,工程机械需求潜力巨大。
06年工程机械行业全球总的市场销售规模约为1600亿美元,其中铲土运输机械约为446亿美元,挖掘机约309亿美元,工业车辆(包括叉车、堆垛车、运搬车等)约270亿美元,工程起重机约67亿美元,压实、路面机械约52亿美元,混凝土机械约45亿美元。
全球工程机械的制造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西欧和中国四个地区,占有全球80%以上的生产份额。其它还有韩国、俄罗斯、东欧地区、印度和巴西等国家。全球有一定规模的工程机械生产企业有在2000家左右,其中比较著名的有100家左右。经过多年的竞争、兼并和重组,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形成了十余家大型跨国公司,美国卡特彼勒、日本小松成为全球工程机械的领军企业,其它特雷克斯、沃尔沃、利勃海尔、普茨麦斯特等生产商在各自领域有其独特的优势。
我国工程机械企业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工程机械虽然发展很快,但我们的开发创新能力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我国中高端工程机械的关键配套件,主要是高压大流量的液压泵、阀和马达,高端的传动部件和发动机等,基本上依靠进口等等;我国的工程机械产品发展没有核心技术,很多地方要受制于人;我国企业还缺乏世界品牌,企业规模与世界级大企业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产品领域较为狭窄,仍然集中技术含量稍低的几个品种上。今后获取核心技术,逐步提高产品部件特别是核心部件国产化率,将是我国工程机械企业的重要任务。
3.5土石方机械
土石方机械主要包括装载机、挖掘机、推土机。主要应用在铁路、公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矿山建设、采掘等方面。我们判断08、09年宏观经济政策以调控为主调,主要是抑制房地产等行业过热局面,但ZF工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不受影响,从当前情况看,国家重点工程及基础设施建设仍将保持较强力度,而且新的重点工程项目审批和开工陆续批复,并没有减弱迹象,因此我们认为土方机械在08年宏观调控中所受影响较小。从过去几年的历史经验看,装载机的销售也是一直比较稳定。
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大规模建设项目的新开工量很多,哈大高铁已于07年8月开工,总投资980亿,总建设期5年;京沪高铁也将于08年1月正式开工,总投资1300亿,总建设期5年,这些项目将极大地拉动装载机、挖掘机等土方机械产品和桩工机械产品的需求;06年有色金属矿产品价格暴涨,并且持续高位运行,07年煤炭价格上涨,这些都刺激了矿山建设项目的投入;国内对电力的需求也非常旺盛,金沙江上游的向家坝、落溪渡等多个大型水电项目正在或正准备开工建设,各大电力建设公司都持有未来几年的建设订单。这三大方向的需求都是大型基础建设项目,投资大、工期长。投资大刺激了对工程机械的需求量,工期长保证了对这些机械的大量需求还将持续较长时间。三大需求中高铁、高速公路项目、水电项目都是国家或地方的重点项目,受调控或拖延的可能较小。矿山建设中,大型露天有色金属矿都是重点项目,受影响也较小,只有煤矿建设受调控的可能性存在较大变数。
我国装载机的主要生产厂家有柳工、龙工、厦工、临工等,06年产量基本都在15000台到20000台左右。柳工产品质量和品牌居全行业首位,产销量居全球第二位。
我国挖掘机行业目前仍然较为落后,主要原因在于挖掘机技术水平较高,国内企业仍然未掌握其关键技术,目前国内挖掘机市场80%的份额为国外产品、国外二手机、国外企业在国内的合独资品牌所占据。值得欣喜的是,我国在小型挖掘机方面已经取得较大的发展和进步,小型挖掘机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很大,但国内以前并无很大市场,因此并未引起国内企业重视。山河智能、玉柴等公司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率先进入这一市场,在小挖市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07年上半年我国自主品牌在小挖市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30%左右,而且产品大量出口。目前国内一些重要企业如柳工、三一重工普遍开始着手开发挖掘机市场,并力图通过发展小挖,带动大挖的方式,逐步提高我国挖掘机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当然大中型挖掘机由于工作环境恶劣,技术水平和零部件要求远高于小型挖掘机,国内企业要想在挖掘机产品上有所作为,还有一段较为艰苦的路程。
3.6起重机械
基础设施建设的大规模投入和建筑行业的高速发展,给我国起重设备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由于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应用较多,因此起重机行业的增长较为稳定。在宏观经济形势、固定资产投资、大型工程建设依然保持高位的基本判断下,我们认为08年我国起重设备行业仍将保持有20%以上的增长速度。
我国起重机械行业近一两年发展迅速,全行业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很大,不断有新产品涌现,迎合了市场的需求。例如:中联重科浦沅分公司在2006年推出了QY50V、QY40Y汽车起重机、QUY100、160、600履带起重机;徐重推出QAY240全路面起重机QUY80、QUY220、QUY260履带起重机,完成了QAY300全路面起重机产品的研发;上海三一科技2006年400t履带起重机下线,2007年开发630吨、900吨履带吊。
07年起重机的出口形势非常好,1-6月汽车起重机和随车起重机出口金额和台数已超过去年全年的水平,履带起重机接近去年全年的水平。今年1-9月出口汽车起重机1796台,金额24亿元。我国汽车起重机的产品已经颇具竞争力,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进口替代;而重型履带式起重机的发展稍稍落后,03年以前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但现在国内履带起重机已经在国内市场占有很重要地位,履带式起重机是我国移 动起重机行业今后新的发展方向和利润增长点,尤其最近几年,增速非常快,但是履带式起重机由于市场规模的限制,对行业的收入和利润贡献规模不会很大。
我国移 动式起重机的发展受益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市场仍然在国内,国际市场成为国内市场的重要补充。我国移 动起重机的产量已经达到了世界移 动式起重机市场的62.93%,因此国外市场增长的空间已经有限,国内市场对起重机行业的发展起最后决定作用。
国内起重机行业主要由两大企业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和中联重科公司所垄断,徐重市场占有率约为50%,中联重科约为24.8%。
3.7混凝土机械
我国混凝土机械近年来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涌现出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这样突出的企业,混凝土机械行业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我国近年来高速增长的基础建设投资、房地产业的发展。高铁、高速公路的建设所涉及的桥梁、路基、隧道、路轨以及车站建设,水电大坝建设需要大量的混凝土,制造出对混凝土机械的大量需求,房地产业也是混凝土机械的又一重要应用领域,08年的宏观调控可能会对房地产业有所抑制,房地产业对混凝土机械的需求量增速可能有所下降,基础建设方面的投资基本可以弥补房地产不足之部分。从过去的历史看混凝土机械相比其它工程机械来讲,周期性较强,波动幅度较大。
推动中国混凝土机械发展的另一项重要因素是预拌混凝土和散装水泥发展。散装水泥的发展是与经济发展同步的,经济越发展,散装水泥也随之发展。
国际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散装水泥发展上的差距,体现了这一规律,我国各省区散装率的分布结构,也体现了这一规律。很多国家规定,不允许在城市由于生产、运输、使用水泥而出现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情况,否则,将课以巨额税收或罚款。而包装水泥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包装现场粉尘、空气的污染,使水泥工人得尘肺等职业病的机会大大增加,作业现场不太可能实现人性化的管理;在运输过程中,由于包装水泥装卸时一般有3-5%的破包损耗,大多成为建筑扬尘的污染源;在现场搅拌使用环节所产生的噪音、扬尘等,又给人居环境产生了巨大的负面影响。目前欧美等国水泥散装率已平均已经达到80%。我国从2004年开始在启动在城市禁止现场搅拌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大成绩。我国散装水泥和预拌混凝土比例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国一线城市的预拌混凝土比例已经达到80%,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在西部及农村,预拌混凝土的使用比例稍低。07年全国的平均水泥散装率达到了40%。基于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因素,我们认为我国预拌混凝土比例可能达到60%。
我国混凝土机械与国外主流混凝土机械企业的差距表现在关键性的部件如发动机、液压泵、阀等自给率低,易损件寿命短,对本国市场依赖较大。我国混凝土机械企业与国际知名大企业在销售收入上差距已经不大,占世界混凝土市场的规模大约为1/3,仍有部分扩展空间。
我国混凝土机械两大企业在混凝土泵车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产品规格、性能可以与国外产品相媲美,但在混凝土搅拌站、混凝土搅拌车产品上还有较大差距,有较大提升空间。
我们认为综合08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不减,房地产投资可能受到调控,出口继续有所增长等因素,混凝土机械设备08年仍然有可能达到20%的增长。
3.8重点公司
柳工股份
柳工是我国装载机行业的第一品牌,产量居国内第一,全球第二位。产品在国内享有高品质、服务好、使用寿命长的声誉。公司坚持以质量、服务取胜的经营理念,拒绝参与价格竞争。产品毛利率多年保持稳定。公司06年年产装载机20000台,07年预计超过26000台,国内市场占有率20%,公司在巩固装载机业务的同时还积极开拓挖掘机业务,06年公司装载机产量达1100台,07预计全年超过2000台,挖掘机正成为公司另一长期的利润增长点;公司出口业务取得了很大进展,06年出口收入4.35亿,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达到11%,07年出口收入预计超过1亿美元。柳工公司拟发行的不超过80,000万元可转债计划,募集资金将用于提升装载机核心制造能力技术改造、年产4,430台挖掘机技术改造、江阴柳工建设路面机械设备、提升柳工热处理制造能力及产能技术改造、数字化柳工创新工程技术改造、收购集团公司所属附件公司股权及福利厂产权及海外营销网络建设项目,叉车、小型工程机械也纳入了公司产业链,这些举措将优化公司的产品结构,提高盈利能力。
公司主营产品装载机、挖掘机受宏观调控影响较小,在我国基础建设投资继续保持高位等基本面背景下,预计公司今后几年仍将稳定地保持较高增长速度,预计公司07、08、09年每股收益可达到1.31,1.81,2.09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中联重科.
公司是我国第二大起重机械和第二大混凝土机械生产商,06生产销售了2619台汽车起重机,泉塘工业园正在建设并已部分投产,预计达产以后汽车起重机产能可以达到4000台,增厚公司盈利水平。公司在07、08的目标是升高汽车起重机品级,提高大载重量汽车起重机的比例,公司把生产重点从20-30吨级提高到60吨级,产品单价将从80万元/吨提高到160万元/台左右,这将较大地提高公司的产品竞争力和产能利用率,提高公司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公司还是国内第二大混凝土机械生产商,混凝土机械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38%,宏观调控对公司影响有限。主打产品为混凝土泵车,年产能1000台,市场占有率约35%,有明显提升,并且混凝土自制底盘混凝土输送泵车已经试制成功,这将进一步降低公司的生产成本。混凝土搅拌站是公司准备发展的另一项业务,也是国内混凝土机械产品的较为薄弱的部分,公司06年生产了10台,07年准备生产50台。
预计公司08年仍有较大增长,公司07、08、09每股收益可达1.50元,1.96元,2.2元。给予推荐评级。
山河智能
主营是桩工机械和小型工程机械。桩工机械的主要产品为旋挖钻机、液压静力压桩机。公司产品创新能力高,液压静力压桩机是公司的首创产品,公司较早进入旋挖钻机领域,06年公司年产旋挖钻机36台,市场占有率约10%,略落后于徐工和三一,哈大高铁和京沪高铁的开工,将给公司带来新的机遇。公司的小型液压挖掘机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展的业务,由于我国挖掘机水平较低,基本为国外品牌所占据。而我国小挖的销售比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市场扩张前景广阔。公司06年小挖产量1242台,国内市场占有率5%,仅次于玉柴,扩张空间大。公司增发915万股,扩大小型工程机械产能,其中增加小型液压挖掘机4000台,滑移装载机1000台。届时公司小型挖掘机的产能将达到6500台。
我们预计公司07、08、09年每股收益可达0.61,0.96,1.55元,给予推荐评级。
4船舶工业坐享经济全球化盛筵
4.1造船订单远超产能
由于世界经济的繁荣,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全球海运业以及相关的造船工业持续繁荣。目前全球的造船完工量稳步增长,而新增订单和手持订单数量则是迅速增长。造船的产能远远跟不上新增订单的增长速度。
2007年前三季度,国际造船市场延续06年的发展势头进一步兴旺,景气度远远超过年初市场的预期。各类船舶新船成交价格持续上扬,不断创出历史新高。其中,好望角型散货船,VLCC新船价格9月底分别报出9300万美元和1.42亿美元,分别比年初增长36.8%和10.1%。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已达178点,比年初增长10个点。1-9月,世界新船累计成交量达2993艘、1.78亿载重吨,已经突破06年全年创出的历史最高记录1.67亿载重吨。
散货船市场表现异常活跃。1—9月,散货船累计成交量已达1148艘、1.02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56%;集装箱船市场再度走强,超巴拿马型集装箱船成交量大幅增加,1-9月累计成交万箱级集装箱船113艘、137.3万TEU,已经远远超过2006年前历年的订造总量;油船市场出现明显回落,成交量较去年大幅回落,LNG船和LPG船行情稍稍降温,成交量少于预期。
从当前国际造船市场形势看,国际经济贸易持续快速发展,航运市场持续走强,造船市场将进一步兴旺。年初以来。受铁矿石和煤炭需求强劲影响,国际干散货航运市场高歌猛进,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不断创出历史新高,9月20日突破9000点,9月底接近9500点。火爆的散货船市场促使了散货船建造市场行情进一步升温。在油船市场出现回落的情况下,散货船市场有力地支持了国际造船市场兴旺势头的延续。集装箱运输市场景气继续回升,各航线货量稳定,期租水平平稳上涨。
全球造船行业向中国转移趋势明显,推动中国造船业迅速崛起。截至2006年中国造船产量已经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并在07年上半年手持订单量和新接订单量均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
中国造船业具备产业转移客观条件,造船中心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成本因素决定了产业转移的方向。2006年日韩劳动力成本平均占一艘新船成本的30%左右,而中国只有10%不到。成本低廉的竞争优势,使中国造船业迅速扩大所占世界份额,在传统船型订单方面已经和韩国不相上下。
据目前造船企业手持订单测算,预计2007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将超过1600万载重吨。
07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工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
造船完工量达到12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其中出口船舶977万载重吨,占造船完工量的81%;新承接船舶订单64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其中出口船舶5722万载重吨,占新承接船舶订单量的89%;手持船舶订单129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其中出口船舶11307万载重吨,占手持订单总量的87%。
4.2修改船业务景气周期正在起动
过去的几十年,全球海运市场屡屡发生油轮失事事件,油轮失事产生的原油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且多年无法清除,带来严重的生态灾难。而单层船体油轮失事的概率是双层油轮的5倍。
针对这一情况,欧盟已经对单层油轮采取了更为严厉的限制措施,其中包括在恶劣气候条件下禁止载有危险物品的船舶以及单层船体油槽船在欧洲海域航行,对欧洲海域发生的油类泄漏事故的惩罚在现行标准上再增加10亿欧元,与美国标准一致。欧盟的运输部长决定实施一项禁令,禁止装载重燃油的单层船体油轮进入欧盟国家港口,同时从2010年起全面禁止单层壳体油轮。
05年10月,国际海事组织(IMO)和海关环境保护委员会(MEPC)签署了有关限制单层船体的油槽船行业的框架协议。根据国际海事组织(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73/78国际防污公约》13G1规则的修正案,除了2种例外情况外,所有单壳油轮必须在2010年前淘汰。欧盟,美国,澳大利亚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均决定在2010年以后拒绝接受单壳油轮进入其港口或在其水域营运。
中国在2010年起将拒绝单层底单层边结构的油轮进入中国水域,但接受双层底或双层边结构的单壳油轮至2015年。同时,鉴于漏油事故形成的巨额清理费用,各国已纷纷开始调高单壳油轮的赔偿责任。
在单层油轮面临淘汰的巨大压力下,各国船东纷纷准备将单层油轮改装成散货轮,中船澄西公司紧紧抓住这一商机,扩大改装船业务,预计今后来自改装船方面的市场需求将持续攀升。
由于近几年船舶建造市场火爆,世界散货、油轮和集装箱船保有量急剧增加。基于海上船舶运营的基本惯例以及相关保险公司规定。海上运输船只一般每隔1、3、5年都要进行小、中、大规模的维修。因此船舶修理业务在今后几年将会有较为稳定的上升。
4.3重点公司
中国船舶
中国船舶股份公司已从单一船用柴油机配套业务转变成集造船、修改船、船舶配套三大业务为一体、产业链完整的船舶工业公司。外高桥船厂目前手持定单1400万载重吨,年产能340万吨以上,生产任务已经排到2011年。08年外高桥二期投产以后,公司产能将有进一步上升。07年国际散货船市场火爆,散货船价屡创新高,9月底好望角型船创出9300万美元新高,比年初上涨36.8%。外高桥船厂07年好望角型散货船完工量预计可以达到19艘,阿芙拉型油轮完工量保持基本维持06年水平。07年中国船舶造船业务总收入可达130亿,08年可达180亿。中船集团正在长兴岛和龙穴岛新建造船基地,集团承诺上市公司有优先购买权,在条件成熟时注入上市公司。公司已宣布购买长兴岛基地65%的股权,增厚公司收益。
预计07、08、09年EPS分别为4.60、7.60、10.12元/股,年复合增长率38%。给予推荐评级。
5机床行业迎来新的机遇
5.1下游重工、造船业产能扩张推动机床行业进入加速通道
机床是先进制造技术的载体和装备工业的基本生产手段,机械制造的工作母机,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设备,主要应用领域是船舶、工程机械、军工、农机、电力设备、铁路机车、汽车等行业。在船舶、工程机械等行业的产能扩张压力的推动之下,机床工业正迎来快速发展阶段。
装备制造业是标志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整体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行业,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确定了我国未来扶持装备制造业的产业政策,装备制造业的整体发展前景已经基本明确。而机床工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基础和核心,发展装备制造业取决于我国机床发展水平。大型海洋船舶、高速列车、大端面岩石掘进机为代表的工程机械、民用航空飞机及发动机等,需要提供大批重型、精密、多坐标、高效、专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制造。振兴装备制造业,首先要振兴机床工业。装备振兴,机床先行。没有强大的机床工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就是缺乏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的装配业,装备制造业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就最近几年的发展情况看,在机床工业的下游产业中,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军工是发展最快的行业,这些行业的企业在从产能闲置发展到满产超产的过程中,对机床设备的更新换代和小规模添置需求带动了机床工业稳定中速增长;当前各大造船公司、工程机械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基本都在100%以上,尤其是造船行业,手持订单远超当前产能,生产任务已经排到了2011年,扩大产能已成为必然,扩产必须的生产设备尤其是机床设备的需求量将迎来加速增长,其他如汽车、电力设备的需求也将维持稳定增长。
5.2各机械子行业交替推动机床工业发展,大型重型机床速度远快于中小型机床
机床是制造机器的机器,为汽车、船舶、军工、工程机械等各个装备制造产业提供装备,因此与宏观经济、特别是制造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密切相关。
同时机床行业的直接下游是机械制造,因此机床行业与机械制造业的关系更为密切。机床工业给其下游多个机械制造子行业提供产品,因此不同时期,各装备制造子行业有繁荣,有衰退,而机床工业发展比其下游行业要相对稳健。在各个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各个子行业交替成为推动机床行业发展的主动力,机床行业将跟随发展最快的子行业增长。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阶段,船舶、工程机械,重型机械、石化生产设备等重型设备是发展最快和增长前景最为明确的下游行业,汽车工业虽然整体盈利水平增长跟不上产量增长,但产销量的增长还是比较明朗的,因此汽车工业对机床的需求仍将稳定增长。
重型工业发展是此轮中国经济繁荣的主要增长点,成为拉动我国经济的重要力量,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型机械、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的中段,这一阶段还将持续很长时间,重型机械行业发展应该快于轻型、中型机械产品的发展,相对应地其所推动的大型、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速度将远快于中小型机床,因此我们更看好大型、重型机床行业的发展前景。
5.3高精密机床壁垒很高
机床行业作为精密机械制造业,发展特点是循序渐进,逐步累积,产品性能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爆发式进展。如同其它制造业一样,基于亚洲国家的成本优势,近年来机床工业有向亚洲新兴国家转移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远远落后于其它类机械设备制造业,这主要也是因为机床工业技术和工艺提高的难度很高。当然我们认为这种转移的趋势不可逆转。
高精机床是先发优势明显的行业,技术与工艺非常严苛,每提高一步都需要很丰富的技术、工艺上的沉淀和艰苦的努力。对于后发的国家和企业来说很难弥补,这也是我国机床工业长期落后,贸易逆差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这与我国其他行业特别是其他机械子行业发展突飞猛进,产品开始大规模出口的形势形成了鲜明对比。相对于其他机械行业来说,我国管理部门对机床行业的重视和扶持力度是相当大的,但是机床行业的逆差水平是所有机械类子行业中最高的,这充分说明了高精机床提高的难度。
正因为高精机床行业提高难度大,所以机床行业先进国家对本国机床企业保护的力度也比其他行业要大,西方国家对我国机床业不仅在技术上严格限制转让,而且基于政治原因在高精机床产品上也对我国实施限制和禁运。高精机床是当前为数不多的西方国家对我国采取限制和禁运措施的产品。
当然机床行业这种高壁垒特点确实给国内机床企业发展制造了障碍,但这也成为国内高精机床行业龙头企业的保护墙和后发企业的进入壁垒,龙头机床企业相对国内后发企业的技术优势会维持很长一段时期。
5.4国际机床工业
2006年,全球金属加工机床总产值为588.63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9.3%。亚太国家发展迅猛,日本、中国、韩国和台湾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产值已达283.58亿美元,占2006年世界机床总产值的48.2%。而2000年仅占36.7%。
从排名看,日本的机床产量仍位居全球之冠,产值达135.22亿美元,同比增长2.5%,占世界总产值的23%;德国紧随其后,排在第二位,2006年的产值达到102.77亿美元,同比增长4.9%;中国进步迅速,05年超过意大利,名列第三,2006年中国机床业产值达到70亿美元,同比增长了37.3%。而十年前1977年的产值仅为18.39亿美元。在成为世界第三大机床生产国的同时,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机床消费国。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机床制造地区,占全球机床生产总量的46%,亚洲占全球机床总产量的44%。以消费量计算,亚洲于2004年取代欧洲成为全球第一大消费区,占全球总值的45%,欧洲占36%。
德国是中国最重要的机床供应地区,2003年德国占中国机床进口总额的14%,仅次于日本和中国台湾;中国作为德国第二大机床出口国,占德国出口总额的11%,主要产品涉及加工中心、研磨机、铣床、齿轮加工机床、车床和冲压锻压设备。德国ZF重视发展工业,而发展工业需要制造装备。因此,德国ZF特别重视机床工业的战略性重要地位,认为机床工业是整个机器制造业中最重要、最活跃、最具创造力的部门。
中国也是德国机床的供应国。2004年,中国在主要对德国机床出口国中排名13位,销售额增长17%,主要包括钻床、车床和研磨机等。
日本机床工业注重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善于吸收和运用别国成果,加快了发展的速度。日本机床业起步时,基础薄弱。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不是事事自己从头开始研究,而是大量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购买欧美先进机床进行解剖分析,并聘请外国专家当顾问、作指导,研制和生产本国的机床。从早期的近乎“模仿”拷贝,到后来的完全“创新”,逐步前进,发展到质的飞跃。
由于日本积极引进和运用欧美新技术,导致日本机床制造技术标准大幅提升,不断开发出自己制造的新产品,产值也随之剧增。从1955年至1961年的七年间,机床产值增长了22倍,由37亿日元猛增至819亿日元,1982年日本机床产值更升至世界第一。
机床工业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在一个国家内部,机床行业波动幅度较大,但就世界范围而言,机床的需求基本稳定。这可能是因为机械工业在全球范围不断转移所导致,例如,世界造船业中心原先在欧美,后转移到日本,而后又向韩国转移,现在又向中国转移。因此中国的机床工业如果能够提高品质,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机床制造商,那么中国机床业就能够摆脱因国内经济波动而导致的周期性,保持温和稳定的增长趋势。
5.5中国机床工业取得很大进步
机床是装备工业的基础,生产装备的装备,机床工业是关系国民经济、国防建设的基础工业和战略性产业,在发达国际无一不重视机床工业。我国机床工业经过多年艰苦努力,建立起较大的规模和较完整的体系,奠定了有利的技术基础,具备相当的竞争实力。整体上说,我国机床工业已跨入世界行列的第一方阵。2000年以来,世界机床工业由欧洲向亚洲新兴国家转移趋势,虽然缓慢但难以逆转。
“十五”以来,我国机床消费连创纪录,大陆市场机床消费总额(国内产品销售产值+进口额-出口额)和进口额已连续5年居世界第一,成为令全球瞩目的机床消费大国。2006年中国大陆市场机床消费额达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0%;机床进口72.4亿美元,同比增长11.55%,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1.7个百分点。中国机床消费额占全球机床销售总额的比重已达到20%以上,为机床产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世界机床消费位列二、三、四名的日本约占15%,美国约占11.6%,德国约占10.6%。
作为一个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大国,我国必须从各个方面确保国家的独立自主地位。我国机床行业产品种类齐全,可生产品种已经超过3600种,基本已经无空白领域,大部分满足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对机床的需求。
近年来,我国机床市场需求非常旺盛,2003年至2006年之间,销售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1%、21%、17%,27%,而数控机床更是以50%以上的速度增长。
机床工具行业整体销售收入连年以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增长,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机床行业需求旺盛趋势还将延续。
在技术含量较高的金属切削机床方面,机床产量连年上升,年复合增长率22%以上,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上升幅度更快,数控金切机床比例稳步增长,2001年中国数控金切机床比例只有9%,到2007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20%。
由于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初期,很多金属加工产品要求的精度并不要求很高,加上我国劳动力成本低廉,因此低端普通机床仍然有一定的市场销路。
5.6国产机床数控化率逐年提高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就是将加工过程所需的各种操作(如主轴变速、工件的松开与夹紧、进刀与退刀、开车与停车、自动关停冷却液)和步骤以及工件的形状尺寸用数字化的代码表示,通过控制介质将数字信息送入数控装置,数控装置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与运算,发出各种控制信号,控制机床的伺服系统或其他驱动元件,使机床自动加工出所需要的工件。所以,数控加工的关键是加工数据和工艺参数的获取,即数控编程。
数控机床与普通机床相比有很多无可比拟优点:1、适合于复杂异形零件的加工;2、加工精度高; 3、加工稳定可靠; 4、高柔性,加工对象改变时,一般只需要更改数控程序,体现出很好的适应性,5、高生产率;6、劳动条件好,机床自动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大大降低,工作环境较好。
缺点是:1、投资大,使用费用高;2、生产准备工作复杂;3、维修困难,数控机床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技术含量高,对维修人员的技术要求很高。
欧洲、美国、日本的机床业都很重视数控化,目前欧美日的金属切削机床的产值数控化率均在80%以上,数量数控化率也在60%以上。
我国数控机床开发晚,起点低,前期发展缓慢。数控系统装置是数控机床的神经中枢,是曾长期阻碍中国数控领域发展的关键环节。“九五”以后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发展以PC为平台的数控系统,通过“九五”的攻关,现在框架上已初步完成。解决了多坐标联动的技术难题。从过去的三坐标联动达到了最多可达八坐标联动,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限制”。同时,我国国产数控系统已具备批量生产能力,市场品牌也在逐步树立,正在改变国际强手在中国市场上奇货可居的垄断局面。
经过多年的发展的我国数控机床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远高于普通机床的发展速度,2002年国产数控金属切削机床24803台,06年达到了82024台,数量数控化率从9%提高到了20%,产值数控化率为44%。
但是总体来说我国数控金切机床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国内市场占有率低,基本依赖进口,这是导致我国金属加工、金属切削机床的贸易逆差连年上升的重要原因。我国数控金切机床消费对进口产品的依存度长期维持在70%以上,如何发展我国数控金切机床,是我国机床业界的重要任务,同时也是我国机床扩张和增长的重大机会。
5.7对进口机床依存度还仍然很高
长期以来我国机床工业取得了很大发展,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机床工业我们仍然落后,主要在加工精度、稳定性、无故障时间上与国外产品有较大差距,而且数控化率偏低,虽然我国大陆机床主机的销售收入增长很快,但进口增长也很快,进出口逆差有逐年扩大趋势,只是在07年上半年,进出口逆差有稍稍缩小的迹象,总体而言,我国对进口机床的依存度较高,一直维持在50%以上。这其中,数控金切机床对国外产品的依存度很高是重要原因。我国数控金切机床对进口存度达到了70%,可以说基本依赖进口。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我国机床产品,尤其是高精机床和数控机床的性能、质量、稳定性落后,而且提高速度缓慢;另一个原因是国内对机床行业的保护力度还不到位。前些年为了吸引外资,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购买外国设备免税。近年来,ZF已经对这些政策进行了修改,外商投资企业进口机床的免税条款已经废除,而且国内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抵税。这些措施有力地支持了国产机床业的发展。
当然我国机床行业对进口度高,也从侧面说明了机床行业提高的速度较慢,很难取得爆发性的飞跃,行业壁垒非常高,因此国内机床行业内的领先企业,在技术和产品性能上优势将保持很长一段时间,其他后来者很难在短时间内超越。同时对外依存度高也给予了我国机床行业较大的发展空间。
5.8重点公司
昆明机床
主营高精密机床。是国内知名的镗床世家,公司曾生产出国内第一台卧式镗床,第一台坐标镗床等,在镗床领域创造多项国内第一。昆明机床拥有非常丰富的历史和制造技术积淀,在国内企业中具有较为深厚的技术优势,公司前身是1936年筹建的中央机器厂,是国内生产精密机床的骨干企业,为中国航天航空、国防军工提供国产化的精密机床。公司在几十年的发展和技术沉积过程中,公司逐步形成以精密镗铣床产品为主的格局,成为国内三大镗铣床生产商之一,精密度和稳定性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目前公司的卧式镗床、落地式镗床均已实现数控化,数控化率逐年提高,2005产值数控化率为50%,2006年达到64.31%,07年产值数控化率70%。06年公司各类镗铣床及相关机床产量700余台,预计07年可达1000台。
镗铣床是金属切削机床中技术含量较高,单台价值较高的品种,产品毛利率很高。受国内重型机械,造船设备、重化工设备制造业产能扩张的推动,公司所对应大型、重型的落地式镗铣床业务呈现爆发性增长。公司目前在手订单已经超过07年机床行业收入,生产任务已经排到08年6月以后,08年业绩已经有了保障,我们预计公司07、08、09年每股收益可达0.51元、0.81元,1.20元,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