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中国喷墨论坛-喷墨技术应用-数码影像-数码印刷-数码印花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5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帖]数码摄影入门技巧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5 09:2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87

    主题

    79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55

    2008年喷墨达人荣誉勋章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9-20 06:2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码摄影入门技巧</P>0 q' J, `+ v$ P4 T
    <>感谢网友:五月丁香</P>. B4 s; u9 j+ w; F& M+ V6 J$ v
    <>
    9 e3 _  a" f1 Q1 Y: ?随着数码技术的不断进步,数码相机(DC)已不再是罕有的电子产品。数码摄影让人们在原来的拍摄技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少初级用户反映:数码相机拍摄出来的图片暗淡,欠缺活力、噪点多、景深浅[编者注: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景深应该较大]、偏色等。但摄影本来就是心灵与光线沟通的桥梁,要掌握传统拍摄技艺并非易事。下面就让笔者为大家简述一下数码相机在拍摄中必须注意的问题,同时也讲述一些拍摄前后的事项。
    2 L9 C* |. {* ?( M; I6 Z% L- d8 p# n7 K8 k! H. ?8 N% s; F
    ??1、        浏览说明书
    - i0 L( b) @- d6 I# q' }- C9 m$ s8 f  x
      很多用户都不喜欢厚而繁琐的产品说明书,一般买数码相机购回后都喜欢自行摸索。当然,在摸索过程中会出现一些惊喜,但这会花费不少时间,而且也不能以最短的时间系统了解你手中产品的特性;如果看过说明书后再操作的话还可以避免一些错误操作。因此在初接触新品时,应先浏览一回厂家为大家用心汇编的说明书,熟悉一下数码相机的基本菜单与功能。以后再有所不明时也可以翻一翻它,会有所收获的。- |( W- m" A7 i, @) X* H: J

    $ W6 Z1 X$ V9 F5 q9 ?9 s  [+ W  2、        合理选用图像格式
    5 X& T. N' O1 v) v' d0 C  s% k: N2 p& a, d' F# N3 S7 s1 }1 q
      我们都很清楚,数码照片的质量与像素(分辨率)有关,像素越多图像质量就会越好。如果输出        4"x6",约        A6        大小,使用        200-300        万像素足可满足一般人的需求。而若只是用于电脑72        dpi的显示器,要求就更低了,分辨率为1024X768,才约为80万像素,任何一台二百万级别的DC都可以游刃有余。因为数码相机储存空间有限,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合理选用分辨率。
    . Z  i! I& L8 d2 q
    1 ~/ w6 r9 M) Z  3、        构图与思考! [) s  }. m' k1 p: p* M3 P  S$ s

    ; Q+ W* n) P. J+ `4 M3 e  对于摄影有一定了解的用户来说,都清楚明白准确构图的重要性。如:若不是拍摄特写,一般应把主体放在画面的1/3处,同时尽量避开杂乱的背景,从特别的视角来拍摄,尽量捕捉物体的细节与个性,利用一些斜线或曲线的背景构图会让整体画面看上去更为生动。
    " U4 K: o6 ^0 Y! y4 o1 V4 W
    / q& {' X% H  T, G3 X; X# T  另外,我们要善于运用二维的眼光观察。因为摄影是利用二维空间来进行表达,它通过透视关系(即光和影的造型效果为参照物)来表现空间感,不同于人眼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观察事物。不过,现时的数码相机绝大部份都有LCD取景屏,而且其视野率均在90%以上,有些接近100%,如S75就达99%。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空间感和距离感是否足够,可做出及时的调整。+ I8 }: `! I# S. Y- Z3 d0 x) W
    - w! k. V; S3 n& i  Z, O
      4、        不要迷信DC的自动模式
    & D: `0 m5 ]( o* i- E8 \8 q: Y" I4 K+ w4 y: Z2 ^+ @
      首先,和传统相机另一个最大的差别是DC有一个白平衡。这有点类似于传统摄影中的色温,也正是由于初学者没有重视这白平衡,所以才会产生偏色。DC一般都提供有自动、室内、室外、手动四种模式,初学者都信赖AUTO,可往往拍出的图片偏了某一颜色,只要我们细心注意LCD取景屏是可以看出的,因此我们还是尽可能使用手动白平衡为好。另外,有些数码相机也具备了自动包围式白平衡的功能,以便记录准确的色彩信息。( W9 A* }+ D$ y
    * |* y% I, O. V& f, |1 o
      其次,光圈、快门的控制。建议若有手动的也应使用手动模式,因为自动模式下通常拍出来的图片暗淡,特别是窗内,噪点也多。因为在室内拍摄时,DC一般会自动提升ISO值,而感光度与影像质量成反比关系,即选用的等效感光度越高,影像质量越差。这和传统感光材料的特性类似,只是在数码相机上这种特性表现更为明显。所以在用数码相机拍摄时,若想获得好的成像质量应尽可能地选择低感光度。
    8 E8 F$ A: `3 ~7 j
    8 F: |: q8 e# k9 c  5、正确用光、与光线对话8 W0 I/ y; ~4 H

    $ f9 N' B# ~& S& R8 T$ U6 Z( Z7 Y  光是摄影的灵魂。因此我们要留心光线的变化,不仅是光的强度,还有光的方向,用心与光线对话。如:落日把晚霞染成红色,象征着浪漫;阴暗的天空呈现出灰色的冷色调,象征着忧郁;树荫中撤下一束阳光,透射出欢乐、愉悦的情绪……。4 W4 T6 F% B* D; E  F4 a% y

    5 [$ W- i; n& B+ e! L; w& i6 D3 s  分辨光的强度       
      r; p$ e: M) L6 B  ?: G- f. _' d$ S& s3 v7 d
      硬调光通常是由单一光源发出的,比如:太阳、聚光灯、闪光灯或单只灯泡。在这种照明下,被摄体反差较大,细节和质地被突出。你可以运用这种光线获得纪实效果。与此相反,漫射光线产生的光质较软。室内间接的照明,户外的树阴和阴天时都属于这种情况。在这种光线条件下拍摄肖像和静谧的户外风景都是再理想不过的了。- Y  T; @% `0 I0 r% h
    - I( d8 E& f: }- E$ A3 ~7 l
      讲究用光角度" Y4 z8 ?& [6 K7 ?
    0 V0 L7 ^" q' l: S6 |8 ]; T0 [8 _
      用光的角度不同,被摄体的质感会相应地被强化或削弱,被摄体的形状就会被突出或被淡化。照片的基调是愉快的还是忧郁的,也会因用光的角度不同而有所不同。从相机上方或后方(通常称之为正面光)投射过来的光线会降低被摄体的层次感,原因是正面光不利于营造高光和阴影。较好的选择是让光源偏于一侧,同被摄体成大约45角的侧光,就可以很好地表现被摄体的形状和细节。' N  X! v3 `8 G" k

    " q2 U3 [- }' _3 P: X  当光线从被摄体身后射来,正对着相机时就会产生逆光。拍摄对象在逆光中显得富于戏剧性。在拍摄肖像时,逆光在人物的头发边际产生漂亮的轮廓光。反差大的逆光可以产生剪影的效果。+ L5 W6 d0 M1 p. P$ C
    9 W, e7 J6 _0 w9 k+ g
      6、        几个误区
    / P% ^' u/ D$ e0 K
    9 S8 ]+ f. k  I- d& @( i5 M
    + \, ~- b3 W% R6 j- g% _  三脚架已是昨日黄花$ h, s" y% V$ a, y, ]
      别以为除了专业的摄影师或那些狂热的摄影爱好者,三脚架对于数码相机没有用武之地。因为要拍摄清晰的图像,拍照时必须绝对握稳照相机,即使最轻微的抖动都会造成模糊不清的图像,而且对于这种结果我们往往束手无策,无法通过后期制作来消除这种影响。
    # o3 F% \3 ^/ s- Y
    * L' n# |' s1 Q; N! u# d$ @! L  漠视后期处理
    ; b6 k( D+ W4 a4 `; {5 ^  只要适当利用图像编辑工具,诸如:PHOTOSHOP等等,你就可以让那些并不出众的照片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淘帖
    没有色彩是多么没劲的一件事!
    色彩不好是多么差劲的一件事!
    The colors always say more...
    ============================
    我来自:中国喷墨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5 09:2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87

    主题

    79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55

    2008年喷墨达人荣誉勋章

    2#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06:21:00 | 只看该作者
    拍摄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细节
    ) e. q1 T3 {* `; I7 S
      b9 U1 S) y% a6 o  1、将变焦推到广角端在进行拍摄。这是针对于不可以更换镜头的数码相机来说的。和传统相机必须用长焦端拍摄微距相反,数码相机拍摄微距需要将变焦调节到广角,然后选择微距的拍摄模式,靠近物体进行拍摄。只有这样才可以对较准确快捷。DSCN0613.JPG0 N2 }  E3 T. d  r
    2 \+ b2 ?9 A+ r2 ?# b
      2、注意拍摄时的光线。我们来主要说说光位的用法:
    ; g; m1 \9 D" a; _9 ]5 z6 O$ Z; w3 a% n
      (1)        顺光。也叫做“正面光”,指光线的投射方向和拍摄方向相同的光线。在这样的光线下,被摄体受光均匀,景物没有阴影,色彩饱和,能表现丰富的色彩效果。但景物缺乏明暗反差,没有层次和立体感。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用这样的光线,照片好像平铺直叙,不生动。
    % Z& E5 b' i) r3 `' }! P5 Z# O1 l- `" j
      (2)        逆光。也叫做背光,光线与拍摄方向相反,能勾勒出被摄物体的亮度轮廓,又称轮廓光。逆光下的景物层次分明,线条突出,画面生动,拍出的照片立体感和空间感强。因此,逆光最适合表现深色背景下的深色景物,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光线。        我们常常用它来捕捉剪影,效果不错。! V: p/ q& N0 n0 J
    2 R& ~$ |6 Q4 m9 u# l% e! r
      (3)        侧光。是指光线投射方向与拍摄方向成大于0度小于90度角的光线,侧光下的物体,明暗反差好,具有立体感,色彩还原好,影纹层次丰富,而其中又以45度的侧光为最佳,因为它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是一种最常用的光位。
    - l  e2 |# G$ A4 a7 [5 C3 G  D
    3 _( z+ r' s' O7 z& W9 h  (4)        顶光。是指光线来自被摄体的上方。顶光下,景物的水平面照度大于垂直面照度,缺乏中间层次,拍景物、人物显得没有生气,是一种不够理想的光线。但对于老头儿、老农妇等特殊人物发黑的眼窝、突出的颧骨、刀刻的皱纹很有表现力。
    . O: \, ^$ V; r5 E
    / ^$ I, B' z& S1 W9 H% G  (5)        低光。是指从地平面刚升起或将落下的太阳光线,主要来自早晨和黄昏。低光下拍出的景物十分生动,很有生气,而且这种光线色温低,呈暖红色调,具有特殊的色彩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光线。7 Y% \# f; O' j" ]0 q# W

      v4 o3 v/ J; M" U  (6)        散射光。也叫做假阴天光线,照度平均、光线柔和,光比小,色差小,在被摄体上没有明显的投影。这种光宜表现恬静美好的生活、纯情的少女和天真的儿童。' [. z% P( _5 T5 Z% B
    * G: }5 Z# D( X+ z1 D
      3、注意拍摄角度。首先,摄影方向是指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前、后、左、右或者正面、背面、侧面。当我们要开始拍照的时候,总是首先选择摄影点,也就是选择摄影方向。确定了方向之后再确定摄影的角度。摄影方向发生了变化,画面的形象特点和意境也都会随之改变。6 P4 h/ q  U+ N

    0 C# Q( b* A; v; u! ?+ |0 I  正面拍摄:
    + f( |+ N& D; O% {& D' z' m8 j  U3 [# H% o+ H
      正前方拍摄有利于表现对象的正面特征,能把横向线条充分的展现在画面上。这种正面的拍摄容易显得庄严、静穆的气氛以及物体的对称结构。拍人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人物完整的面部特征和表情,有亲切感。正面拍摄,由于被摄对象的横向线条容易与取景框的水平边框平行,同时如果主体画面面积很大,则容易被主体横线封锁,使我们的视线没有办法纵深伸展。这样的构图会显得呆板、缺少立体感和空间感。' s' `% [. e- P4 R0 H7 F' P

    ; D, M/ I' j1 t, b  K  背面拍摄:
    , e$ j( c* ^. _  g3 B) Z4 Z
    / n; i& c+ p7 L- w, |: Z4 p  背面拍摄是相机在被摄体的正后方。这种方向拍摄常常用于主体人物的画面,可以将主体人物和背景融为一体。背景中的事物就是主体人物所关注的对象。背面拍摄不重视人物的表情,但是很注重人物的姿态来表现内心,主要是形象语言。
    4 M0 D9 ?! d) C1 @
    * z4 P( K8 r( p  正侧面拍摄; v- S: \: p" e5 Q

    4 e( b# ?$ Z- [$ a  这指的是正左方或者正右方。这种方向适用于表现人物或主体有独特地方的时候。一是有助于突出人物的正侧面轮廓和线条。在拍摄主体人物之间感情交流的时候,可以将两个人的举动和神情生动的表现出来。
    1 H  p( n5 V) B7 E* @4 A2 o
    0 \5 X  T  \2 g# V4 ~  斜侧方向拍摄- B5 z) B" Y$ M, P. j# {7 @

      U0 Y1 f0 t2 b  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左前方、右前方以及左后方、右后方。这种方向拍摄的特点在于使被摄体的横向线条在画面上变为斜线,使物体产生明显的形体透视变化,同时可以扩大画面的容量,使画面生动活泼。. o) D' y  T- p9 p1 S8 z2 |4 I

    " V8 x8 P$ P& [. ]  P- b2 J; a6 n  其次我们来说说拍摄的角度问题。它是照相机与被摄对象在照相机垂直平面上的相对位置。或者说在摄影方向、距离固定的情况下,照相机与被摄对象之间的相对高度。由于相对高度的不同,便形成了平、仰、俯三种不同的拍摄角度。
    + o6 l% U1 @( Z1 ~4 |% E$ x
    7 |7 K0 p8 G* W! u' Q6 z9 U4 ~& x  平摄:$ o' P- ~5 Q7 P7 S6 w9 k

    , F. Z# _/ y( u/ j" |3 y( C$ ]( ^1 `  就是照相机和被摄体在同一个水平线上进行拍摄。这个时候的被摄对象不容易变形,特别是平摄人物活动的场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拍摄自然景物的时候,地平线的处理很重要。我们为了强调上下对称,可以把地平线放在中间的位置。但是一般情况下,应该避免地平线平均分割画面的情况,因为那样做的话,远景和近景将压缩在中间一条线上,画面平淡、呆板。
    ! R' W9 X9 ]3 g6 t) H+ J; i4 Q: ?0 h6 s
      仰摄. w, I+ h% Q% }( @/ C
    & p( k9 |) S9 Q8 K' L4 K# Z/ O  S
      这种情况时,照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有利于突出被摄体高大的气势,能够将树这样的向上生长的景物在画面上充分的展开。利用贴近地面的仰摄还能够用于夸张运动对象的腾空、跳跃等动作。仰拍人物的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脸部比较胖的人尽量不要这样拍。
    6 K6 ]8 J+ |4 p5 O/ ^5 {# ~" A5 {1 K- p# D; s: [
      俯拍( w+ e0 a* S( \) E6 h7 y- W- q
    ; u5 G4 }0 T" j7 Z; {9 H" r
      就是照相机高于被摄体向下拍摄。这个角度就好像登高望远一样,眼下由近至远的景物在画面上由下至上能充分平展开来。有利于表现地平面上的景物层次、数量、位置等等,能够给人一种辽阔、深远的感受。* M9 a5 \. c/ n* s( V; N
    0 j3 K( e2 R# C4 {
      4、刻注意LCD里面景深的变化。往往一个好的景深表现可以使得一张照片生动起来。而在我们按下快门之前的取景的时候,我们要时时刻刻注意LCD里
    没有色彩是多么没劲的一件事!
    色彩不好是多么差劲的一件事!
    The colors always say more...
    ============================
    我来自:中国喷墨论坛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15 09:2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387

    主题

    7955

    帖子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9Rank: 9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8755

    2008年喷墨达人荣誉勋章

    3#
     楼主| 发表于 2004-9-20 06:22:00 | 只看该作者
    玩转你的数码相机       
    ( ~' u4 H" R  I8 g. h       
    4 ~$ m% p  K  B+ r作者:彭        坡·发文时间:2004-5-23        18:30:21·        2 q: {$ {) L1 ^3 E
            # H5 E( g" T) @. K1 E* B
           
    1 ]$ O" r, z& f世界变化太快了!在人类历史上,我们从视觉上表达自己的能力、功能、速度和控制力都比以往有了飞速的进步。你可以拿起一台数码相机,为孩子拍一张照片,在几秒钟内把图像输进电脑中,应用图像编辑软件自如地对图像进行加工,然后就可以把图像打印出照片来,或是通过因特网将它发送到远方的朋友那里。而这一切都可以足不出户地完成了。当我们的“数字魔盒”记录画面时,也有着与传统相机一样的共性:它们需要足够的曝光量,在黑暗中长时间曝光的情况下需要某种稳定的方法。在用长焦距镜头拍摄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它们会拉近我们的视线,同样也加大了我们持握相机的振动。换句话说,就是在低光照或是长焦距的情况下,你需要使用一个三脚架,亦或是一个独脚架,否则拍出来的照片就很可能会模糊不清了。        8 V8 o- P; e, e. U( \

    # c5 i' i0 `# Z/ h2 s5 q让数码相机“冷静”一点        7 k! ]' S& i; X- |
    / `, ^, N+ I1 L% S  @% z) v
    数码相机都比较娇贵,也非常怕热。所以最好不要把它们曝露在阳光下,或是在暑天里把它们放在轿车里。但如果你真的这样做了,那么拍摄之前最好先要让它们冷却下来,否则就会损害相机内部对热很敏感的电子器件。
    + k3 s+ k& ^1 J2 B! D5 i' z+ Q液晶显示的局限       
    $ [" t3 {0 \) f. s4 v* ?  C" r+ P: X. E, i& c1 z7 L8 I
    数码相机上的液晶显示屏可以让你马上看到照片的效果,但是它也有局限性,这里只着重谈它的清晰度。液晶显示屏一般都只有一定数量的像素值,其对角线一般为1.8到2英寸。换句话说,它只能显示图像的大致样子,所以要想知道你刚刚拍摄的这张照片是否清晰,就应该立刻把相机切换到回放模式,然后将图像放大并移动,去观察这幅图像拍摄得是否清晰。       
    ' A# s  p5 P- N( R5 |5 b
    5 \/ w0 v: n9 [2 O7 F3 R" \来一点闪光灯        8 I% l+ @; v- s) `
    , Y* B; v; J2 A+ ]4 Q
    标准色温的闪光灯:你常会看到这样的闪光模式:自动闪光、强制闪光开及关,或者类似的模式。这些模式可以让你在任何条件下使用闪光灯。在白天拍摄时,你也可以对黑暗的阴影部分加以闪光灯补光,亦或对处在阴影中的人脸进行补光。       
    2 C& \3 @( Y3 h* A9 o" t- V6 k
    / }8 l4 v% c: Y3 _" D* A) Z0 S有效的闪光范围:在大多的数码相机中,其内置闪光灯的有效范围一般只有3米到5米左右,超出这个范围,闪光的亮度就不太够用了,拍摄出的影像就会发暗,如同胶片的曝光不足。有些高级的数码相机可以外接闪光灯,加一只大指数的闪光灯对于数码相机来说自然是有所助益的。        ) ^9 d3 v9 t" U% Z4 \$ ?

    8 m3 v0 X$ u% \& J0 r/ C慢速同步闪光:慢速同步闪光模式多用于夜景或一些光线暗弱条件下的人像拍摄,在慢速同步方式下,相机会在闪光照亮前景物体的同时以较长的快门开放时间为背景增加曝光量,慢速同步闪光模式可以使前景与背景的曝光尽量接近平衡。但由于慢速同步闪光模式的曝光时间较长,所以三脚架便显得非常重要了。        . c8 Y* y$ t8 u8 s# O) O

    & `& h, ^: P9 L. V) {% e减轻红眼的闪光方式:        防红眼功能可以将人眼视网膜的反光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防红眼功能可以自动在拍摄前进行预闪,让人眼的瞳孔预先缩小,这样也就使视网膜红色的反射光减少到最小程度,这时闪光灯会再次为曝光闪光。        & l" G  X% ?9 n0 w+ p0 O; ?

      s4 h6 p3 U& b/ N关闭自动闪光模式:        有时候室内拍摄或暗光拍摄的照片在液晶显示屏取景上看着不错,闪光则会减少被摄体的层次,画面会显得很平淡。这时请关闭自动闪光模式,相信柔和自然的光照。        2 }& Y7 }) d+ j. F( W1 R& \5 Z4 Y

    6 K5 L* @4 A/ B) j/ p* p, Z熟能生巧       
    : K& e  }/ @2 _% v# J; ]# V* [5 f$ L( r0 E. a
    数字化拍摄可以让我们自由地练手,随意地拍摄。因为你不必害怕浪费胶卷,你可以反复地观察随时拍摄的影像,如果不满意就可以删除掉重拍。        & Z9 _+ r4 ^6 A' y9 i/ F7 o9 Z, [. v$ L
    % T8 [: e" p+ }; g
    白平衡带来的乐趣        , D4 G* N$ F: {0 m6 n+ E
    8 z8 w5 Q9 y- ?  N; l
    你是否注意过传统相机在荧光灯下拍摄出来照片会发绿?在白炽灯下拍的照片会发红?这是因为不同的人工光源有着不同的波长。人眼会很迅速地适应这些人工光源,但传统胶片的适应能力却比不上人眼。而数码相机大都具有自动白平衡及手动设置白平衡功能,常见的可选的白平衡模式有日光、多云、荧光灯、钨丝灯、阴影等等。这些模式可以影响画面在对应的光照条件下的色彩平衡。你可以尝试一下各种模式,从乐趣中摸索出经验。        ) Y& n2 L/ U4 I$ B4 ~
    7 H6 n2 f2 l- ?
    不要让快门滞时弄虚画面        9 w& Q( T% e7 _" E5 y
    6 K9 I$ D7 M' ^) S0 [
    大多数数码相机从按下拍摄按钮到快门释放都会有一段时间的延时,它常常遗漏精彩的瞬间,有时也会使照片发虚。除非你已习惯了对拍摄物进行预先对焦:当你拍摄前,将取景框中的自动聚焦指示框对准拍摄物,半按快门启动相机的自动对焦、白平衡和相关程序,你需要等待相机的准备工作就绪后再完全按下快门。要养成预按快门的习惯,掌握自己数码相机的最佳拍摄状态。        ) a' \4 n; d1 D  M7 S+ y$ U
    * I( \' w# W6 c3 J0 l; }
    各种按钮和其它控制功能        " p& V4 m' y; ?
    & v( b( D5 X) `; N0 ~% [: B
    数码相机一般都带有多种功能,包括那些我们很少涉及的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我们拍摄出优秀的照片来。
    , t  f* S1 n1 y! f+ T6 m; R清晰度:一种in-camera模式可以在它记录画面时将清晰度效果达到最佳,这与计算机画面编辑程序中的增加锐度功能类似。        ( a3 V, L# N  }7 d, W! J
    7 ~) ~: x& N' C3 F
    使用可选ISO参数:        ISO是胶片感光速度和对光的敏感度的标准指标。数码相机也提供模仿胶卷的ISO参数。在低光照或拍摄运动物体的情况下,可以将IS0感光度提到最高,这样CCD的感光灵敏度便会提高,快门速度也就随之提升了。反过来,你还可以使用较低的ISO值,这样可以将快门速度减慢,增加运动物体的动感效果。需要提醒的是:        相机的灵敏度,或是ISO的数字越高,照片中出现“噪声”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 K( v+ E; f/ Q1 }0 a$ e7 r6 @# C, j& N
    画面质量、分辨率:        数码相机可以提供不同的分辨率和画面质量设置。随着当今的存储容量的增大和便携式存储方式的增多,拍摄低分辨率的
    没有色彩是多么没劲的一件事!
    色彩不好是多么差劲的一件事!
    The colors always say more...
    ============================
    我来自:中国喷墨论坛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4

    帖子

    4

    积分

    偶而路过

    Rank: 1

    积分
    4
    4#
    发表于 2004-10-5 06:36:00 | 只看该作者
    ding顶

    该用户从未签到

    53

    主题

    202

    帖子

    722

    积分

    中级会员

    感谢你

    Rank: 4Rank: 4Rank: 4Rank: 4

    积分
    722
    5#
    发表于 2004-11-13 20:01:00 | 只看该作者
    非常感谢!楼主的精彩介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喷墨论坛 ( 沪ICP备05013984号

      

    GMT+8, 2025-2-19 06:41 , Processed in 0.071299 second(s), 3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