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喷墨打印纸的技术归类 7 y' ?9 E: M: _) g
. }; {; Y2 r3 B7 l(编者按:
3 w' b6 Y8 x! V高级相纸、顶级相纸、专业相纸。。。,价格有五六块一包的,也有一百几十块一包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名称,常常让消费者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而不同种类的相知,与墨水的种类又有严格的匹配特性,本文从技术(相纸涂层材料)的角度,将所有的喷墨打印相纸(水性墨水适用)归纳为4个大类,彻底解决了这个困扰。) 9 z% @! m4 s. e
( f* S' m& t# |; k& T
高品质的喷墨打印相纸很多, 但也让人迷惑。一个重要的指标是纸的技术构造和由此使用的涂层。 4 v8 c8 c* g% Q0 Z1 J8 u `7 _
' _3 v' i4 x6 N8 w! [! G
# i, ?, J# ]3 i 一般来说,喷墨打印介质生产厂商按染料墨和新一代颜料墨打印系统来区分。噴墨纸在使用中有四种不同的涂层,这些涂层或者把色料吸收进去或者使色料只停留在表层。
% I. A3 v, Y1 K% {, }/ \ 此外根据厂商和生产过程每种涂层技术还有很多区别,以使涂层最大最优化地配合墨水,打印方式和基材。 多孔涂层
+ |, `6 z9 W# ]) R! Q% ^7 n, {" ~: L, l
这种涂层的纸性价比很好,克重从80g/m2的普通纸到500g/m2(如艺术纸)不等。表面有所谓的快干涂层。这种纸使用硅系涂层,另有添加剂如粘接剂,增白剂。涂层可以按成分,添加剂溶解方式和应用的不同单独来调配. 这样像从暗房出来的纸一样厂商就可以达到较低,中等和较高的分辨率。 # S. E+ V# k9 U8 O7 u0 \

4 ` D% ] k% _3 L$ X 对墨滴的大小来说,喷墨材料涂层的溶解方式很关键。墨滴越大,纸张越快达到最大的色密度,墨量超出最大密度范围时不会产生色彩上的差别,而打印机却大大降低了分辨率,因为这时用较少的墨滴就可以达到理想的效果。过多的墨量使纸张变厚而不能表现不同的色调。这对于哑光的艺术纸是个问题, 因为原则上艺术纸比照片纸的色域窄。从这方面看对于打印纸上的最终效果,打印系统的分辨率起不到很重要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墨滴在接触纸张表面的时候是否产生大的或小的墨点。所形成的墨点的形状和密度很重要,而这又取决于涂层的成分。 4 ^ ^6 d i& `0 n
由于普通喷墨介质在涂层和原纸之间没有屏蔽涂料,墨水可以长驱直入。薄的介质和涂层造成纸张表面波浪起伏,就是所谓的堆墨。墨量大的话堆墨会造成打印头随纸张移动。所以涂层越厚,水分进入基底层越慢,就相应延迟了波纹现象的形成。 ' e" @' ^5 c3 X* A& S$ y
膨润型涂层
' B2 c3 U1 G% b8 ^6 W! B8 I, V8 [" @* R% H0 S) u/ P
这种涂层可用在带有屏蔽涂料預涂层的纸张,照片纸和各种胶片上。克重从120 g/m2 到300 g/m2 不等。比如Sihl把屏蔽材料作为防水层涂在普通纸上,产生近似于涂塑的效果。但是纸张的防水从来都不是100%的,所以墨量大时仍会形成轻微的波纹。 ( r, h) V' {5 t+ ?
+ K$ o4 t; {$ j5 Z7 D- I- |* p3 k 0 e. g) o+ j5 K; ?4 y8 l
膨润型涂层是一种吸水膨胀的涂层,打印时墨滴使涂层软化,膨胀而进入基材。膨润后涂层需要较长的干燥时间,大多要20分钟左右,这让实际的应用变得复杂化。在干燥过程中,涂层很敏感,不能触碰。
! r0 y/ w4 O& b: H 基于膨润型涂层的这种特性,它只对某些种类的墨水是理想的,因此通用性较窄。例如含高温蒸发液体成分(乙二醇)多的墨水与这种涂层不相匹配,因为这些成分会在表面渗出,产生一种彩色油膜。这些成分蒸发温度在280C-340C之间,几个星期之后才能干,或者使用电吹风和烘箱使其加速干燥。
" e5 q/ |& e O: }) }" Z2 O6 ^* s# i 原则上这种涂层目前只适用于水性染料墨,而不能用于颜料墨。 ( [, T2 F1 S. l; t) r! v8 M
高品质的照片纸大多双面淋膜,有好几层基材。淋膜使得纸张在气候变化时不那么敏感,涂布层没有这个作用。
6 F$ y( a# O1 n! f8 x h 膨润型涂层由于是慢干,在喷墨打印机上使用快速打印模式时也会有问题。相邻的墨滴在静止之前遇上已附着在纸张表面的墨滴而互相融合,这个过程不断重复就造成泪滴现象,出现表面斑驳不匀。 . p A5 a) M3 {9 O
这种涂层最大的优点是, 分子聚合物里的色料相互链接,使得氧化气体如臭氧无法接触到色料,相对于别的技术使用这种技术得到的涂层色彩稳定性要大5000倍。存放在室内环境的打印件可保持多年。
. l5 x' }$ s8 _" \# m 铸涂 2 s5 @! u( [$ a. s
, x" x# C" h" u' Q* N 铸涂纸一般100 g/m2到240 g/m2,基本上是哑光喷墨纸的进一步加工。再加工的过程是先浇上一层3-5μm厚的微孔面涂,再用一个高光的热辊筒烘干。 + [ @9 P8 ^; T7 Q& c# r2 O
0 t: U5 m# W& I! |: {) f- I8 m
- E& K' h2 a* b$ @( J4 r8 k
经过再加工的纸张不含屏蔽材料,因此打印中或打印后甚至打印干燥后还会有起伏现象。纸张的结构使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因此可以作为性价比高的高光纸出售。但不能作为高品质的打印介质使用,因为墨水的色料会穿过面涂层固定下来, 由于面涂层不是无色透明的,打印出来的色彩基调就像蒙了一层白纱, 而因此在照片还原方面表现不佳。
( }$ [7 c/ V& J2 j 在打印效果方面没有什么限制,但会与某些颜料墨出现不匹配现象。像哑光彩喷纸一样, 由于结构开放,内表面积大,色料易被氧化,稳定性较差。打印件应放置于文件夹内或者玻璃板下保存。 / G! o0 L* o0 B% g# V
微孔涂层
" u7 g4 H2 f1 b# m. b4 ? 一般170 g/m2到300 g/m2,可与传统银盐照片纸媲美,用颜料墨可产生理想的效果。不同厂家的纸张结构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原纸要双面淋膜,表面处理从高光到哑光不等。微孔涂层可以单层也可多层,配方与前面提到的多孔涂层接近,只需加入微小的粒子(微米范围=10ˉ?m)。这种结构使纸张表面能立即干燥,但是像其它涂层一样,也要把纸张放置10分钟以挥发水分。如果过早把打印件夹起来或置于玻璃板下,残留的水分和湿气就会串色而发灰,因为靛青,洋红和黄色混合会产生灰色。 这种现象原则上在所有的噴墨纸表面都会出现。
, T& _, k* O9 Q6 p5 X # _- W$ t2 F$ a l2 y* `$ F7 u, j5 }
( _8 `$ H5 h; H' Q) H# Y# g
电子显微镜下的微孔涂层表面 电子显微镜下的RC防水相纸断面 , ]% z7 C$ N4 ~. j) L% R- }$ q/ O
这种涂层几乎是透明的,所以成色很好,比铸涂纸要好得多,可以说是真正的照片质量。
2 C q" o0 i6 ] Z5 l# A* p涂层技术优劣对比 涂层特点 | 多孔涂层(哑光彩喷) | 膨润型 | 铸涂 | 微孔涂层 | 打印质量和性价比 4 G1 v3 e' I: J( `7 t
| +从照片打印效果来看(满意到好)有很好的性价比
$ ?0 X( H' \. W/ I& v | + 再现高光泽度 ' Z- C( H' A, B
+ 涂层透明,色域广
+ b; y# s' Z1 j, p3 p2 l1 ~ e- 不适用于某些打印系统和墨水
( ~( n: o9 w* ^1 u2 W7 ` | + 性价比好 " d* m& a1 a- z3 w/ I* W1 {
- 涂层光泽度有限 6 ?5 N8 D4 Z3 L
- 色域比不上膨润型和微孔型 , Q7 Z: i. n; w# R/ N) {; |
| + 光泽度高
5 I. w" u0 t; {+ 色域广
6 Z# t/ K# B7 v9 k | 使用
! j% H% F% ^9 ^; ]8 P/ n3 ~ | + 干燥快固墨快
& S# U" B4 J5 [1 e7 T: V; d8 f; O | + 防刮擦
) W5 u: F7 Y2 l0 m' n | + 表面立即干燥
- y) W1 }4 L9 V8 \) F1 h4 O7 e+ 防水防蹭 1 p) @- |6 m4 D$ t2 g
+ 不易粘上手印 6 u7 p9 P1 b/ _; ^' i, g9 s
- 易刮擦 # y$ ~1 S, m7 b% |2 N$ b, I1 i9 V
| + 表面立即干燥
* H8 L5 E! i. S' ~' N1 x+ 防水防蹭 . J5 N: a0 D# N3 a g" x
+ 不易粘上手印 # x2 d8 ?" E' z% U) C
- 易刮擦:孔隙与不洁物或其他物体接触易被堵塞
! Q9 I. c" f' f; g: V2 | | 印品耐候性 # ^( n% z" R# |3 l5 I; e
| - 多孔,表面积大使染料墨易氧化。另外易受温度,湿度和紫外线影响
6 X9 _. o! V9 Z, e9 c4 | | + 染料墨不易被氧化,不易褪色 7 {% M5 d. E7 g; f
| - 轻微氧化,褪色
, Q& q- u0 \+ `% s/ z% E* R' U5 l | + 耐候性最好,纸张和涂层几乎不受空气湿度变化的影响 + E0 \4 o, T: e" {& F' B$ w
- 微孔开放使内表面积增大,不做保护的话易被臭氧氧化
- 放置在玻璃下,夹在相册内或覆膜后几乎不褪色
|
0 |# W& g8 G* o1 `: B资料来源:PROFIFOTO April 2007 (原文为德文)$ T/ V3 v4 `7 a$ f8 y* X
翻译: Cindy Zhang0 d2 f. S o& D6 N6 z, }
整理:樊俊耀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